文平记得历史上*坚守时间最长的衡阳保卫战是四十七天,但是在这四十七天之内,日军连续发起攻击的日子只有十五天,而这个庆良间保卫战持续的十多日里,日军不分昼夜持续猛攻竟然长达十二天。
军人也是人,日本人虽然号称有钢铁的意志,流传千秋万世的武士道精神等等如何如何,但是日本人在这种剧烈的伤亡之下,其的士气也是直线下降,死亡无论贫富贵贱,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平等的,面对一片片的尸体,尤其在那些由尸体垒成的工事中拼死一战的志愿军,日本人也是在心底由衷的敬佩,日本人也见过顽强的军队,但是如同庆良间守军这样尸山血海忘死拼杀的部队,他们是第一次见到。
庆良间的守军让他们有一种不可逾越的感觉,曾经有被震晕的志愿军军官被俘,结果在清醒之后,从自己腹部的伤口扯出肠子拧断而亡,切腹是日本人最崇高的所谓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但是那是用刀,而志愿军可以让自己流光鲜血而死,但是绝对不能投降,庆良间之战以来,日军还尚未俘获志愿军二师的一兵一卒。
巨大的伤亡让牛岛满下达了攻击立止的命令,二十多个小时的攻击让超过五千皇军官兵彻底的倒在了这块占领几十年的华夏领土上,还有二千余名急待转运的伤员,这样的伤亡牛岛满再也承受不起了。
七万大军前后补充三次,补充的兵员超过一万余人,伤亡四万余人其中三万五千人为阵亡,这样的伤亡大日本帝国皇军是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最为关键要命的是军部发来了急电,裕仁天皇的震怒之下,日本帝国陆军的步兵第三十六联队成为了历史,九州武士甲冠天下的牛皮终于吹爆了。
日本人在庆良间城下真的是打不动了,根据他们保守的估计绝对防御圈内的文平至少还有六、七千的有生战斗力,否则不会在南侧被突破时投入近二千部队实施长达三个小时的反突击,最终几乎是一寸寸的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将日军的攻击部队挤出了阵地。
不过,日军的最后猛攻也让文平向重庆最高军事委员会发出了最后一电,城垣防御以破,弹药将尽,援兵尚无任何消息,绝对环形防御阵地遭到突破。
文平的电报将重庆方面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英雄第一军真的在庆良间全军覆没,那么重庆政府的脸面如何办?最为主要的是日后再有孤军死守的时候,谁人还会主动站出来请战?号称精锐之中的精锐装备了大量重炮和战车的志愿军主力师都在庆良间孤城据守无援,一切皆可想而知了,所以蒋介石给外交部下达了死命令,二十四小时之内不惜一切让美军必须给庆良间解围,否则别怪他蒋某人翻脸无情。
面对蒋介石的最后通牒,外交部开始催美国方面对冲绳实施牵制攻击,而集中主力精锐向聚集在庆良间附近的日军包围,一时间庆良间城下战局逆转。
如果持意消灭志愿军军部和第二师,那么牛岛满第三十二军的四个野战师团就势必要陷入中美联军反击部队的重重包围之中,于是牛岛满立即当机立断,命令部队立即撤退,跳出尚未合拢的包围圈。
庆良间攻略没有达到战略目的的日军可以说是迎来了本土战场上的第一次大惨败,人员伤亡超过五万余人,要知道当年淞沪鏖战三个多月,日军才伤亡六万余人,消耗武器弹资不计其数,被遗弃的尸体比比皆是,很多甚至连小手指都没来得及砍下,日军连以往的白骨凯旋都真的顾及不上了,因为外线包围而来的联军进展极为神速,对于日军来说无疑是一步臭棋,因为日本人也在痛下决心犹豫不决,如果等联军等彻底完成包围,即便是包围圈内的志愿军军部和二师全军覆没,那么包围圈内的日军将近四个师团的日子能好过得了?那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歼灭战。
不过非常可惜,美军快速的异动让日军吓了一跳,促使了日军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作为失去联队旗的步兵第三十六联队全体官兵业已全部阵亡,留下的伤员也被根据派遣军命令给予其“光荣”!
作为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直属部队的步兵第二十八师团少将师团长的纳见敏郎神色黯然的离开了牛岛满的临时指挥部,与其被治罪回国不明不白的死在监狱,还不如自己给自己一个痛快的,于是纳见敏郎用了最简单的方式,用南部十四式手枪给了自己太阳穴一枪,作为侵略者来说,纳见敏郎似乎感觉自己死得太过冤枉了,竟然在区区的庆良间县城城下沉沙折戟,因为一面旗帜至少让上万人丢掉了性命?原本应该延后的攻击也变得疯狂起来,但是无论帝国皇军的攻势凶猛如潮水一般,志愿军宛如礁石一般任你惊涛骇浪,这才是最令人感到恐惧的。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
纳见敏郎的死让所有日军将领都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庆良间之战他们确实进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无奈敌人太过疯狂,他们比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还能够忍耐,还能拼命,他们根本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就是为了让庆良间变成一座进攻者的坟墓,这种歇斯里地疯狂驱使着志愿军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只要他们不流干最后一滴鲜血,他们就不会停止抵抗,这一点实在太过可怕了!
1945年5月13的清晨,日军炮火完全停止十个小时之后,透过清晨的浓雾,疯狂到了极点的日军似乎撤退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