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蒋介石也犹豫再三,文平这个人他简直就是猜不透,这个罪名很难成立,因为文平压根信仰的就是*,但是文平对苏联却没有丝毫尊敬和向往,而且又对自己又是忠心不二。
猜不透的蒋介石也只能先把此事放下,转而抽调陈诚的部队,毕竟下一步是向远东进军,虽然与苏联人方面达成了归还领土的协议,但是苏联人会不会履行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最为关键的是陈诚中规中矩很可能搞不过苏联人,必须要有文平这样匪气十足的将领在前面撑着,万一出了问题自己在出面收拾,而且现在的华夏志愿军已经有些尾大之势态,也是时候该对文平所部进行削弱的时候了。
不过蒋介石考虑的却非常多,削弱文平的华夏志愿军所部,会不会激化其与中央的矛盾?被人视为狡兔死、走狗烹,蒋介石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在这方面他自己也知道需要谨慎,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方面明确提出要求志愿军主力在远东地区牵制苏联,这是同盟国方面既定的协议,而且现在东北的建设也离不开文平,换任何人插手都难民的上下其手。
蒋介石顾惜自己的声誉不肯对文平实施削弱政策最为主要的担忧是来自同盟国方面,而且蒋介石连续提拔了杜聿明、孙立人、蒋经国担任华夏志愿军副总司令官和政治部主任,不过这两位副司令官和一位政治部主任并不在一线作战部队,更不在长春的华夏志愿军总司令部,而在南京的联勤司令部。
在这方面蒋介石考虑的非常周全,毕竟日后的主要作战都集中在了远东与未来东南亚各国,文平这个华夏志愿军总司令官身兼中国远征军司令官自然无瑕顾及国内,这样的话两位副总司令就能名正言顺的担负起指挥责任,文平作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官专司国外远征军作战,等战后部队分批回国在解甲归田也是来得及的,所以蒋介石认为不要急于一时之功。
而文平方面则没想到蒋介石竟然如此的体贴,将陈诚的东路集群在清肃完日伪军和满洲军残部后,只有一个第五军留下剿匪,其余部队全部抽调回了关内,虽然陈诚非常不高兴,但是命令就是命令,而且是如此突如其来的命令,都以为此番文平的好运要到头的人们也是大跌眼镜?没人清楚蒋介石到底是如何考虑的,但是华夏志愿军如日中天的声望和军威已经到了难以制衡的阶段。(未完待续)
ps:感谢北冥问天同学的打赏,兄弟姐妹们有月票的给海外投上呦,你们的支持是海外最大的动力。
第十二章 苏联的异动
不过此时的文平显然没有考虑那么多,文平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部队的休整和东北的建设与研发上面,就连委员长指点要求参加的10月10日两党签署的双十协议会议都没到场,现在对于文平来说时间就是一切。
但是,部队的休整归休整,文平命令程海立即组织三个军的部队进入远东,以最快速度抵达中苏协定中的边界线,开始设防构筑工事。
就在文平返回东北的途中,苏联首都莫斯科,朱可夫一身上将军装,来到斯大林的办公室门口。征得斯大林的同意后,朱可夫整理了下着装,打开门走了进去。
身为最新任命为远东地区第一集团军的司令兼远东兵团集群副司令的朱可夫来到这里面见斯大林,目地耐人寻味。
当年的大清洗并没有影响到朱可夫,就是后来的清洗也没有波及到他,是为数不多被斯大林看中的苏联高级将领。
如今的远东地区是斯大林的一块心病,而且不单单是因为这里,还有库页岛问题。最主要的是,有志愿军这么一个邻居,加上漫长的边界线,一直都让斯大林寝食难安。
如果现在的华夏还是原来的华夏,斯大林完全不会去在意。而斯大林分割蒙古的政策也能顺利的执行下去。也不用时刻担心中华是不是要进攻苏联?进攻点又是在哪里?
一个月前新德里会议蒙古的事情,虽然蒋介石有所妥协,斯大林何尝不是在妥协。这个妥协直接导致,斯大林不得不多派军队前往远东地区,无形中也增加了军费负担。
本来要把蒙古搞成一个缓冲区,现在这个计划的破产了。斯大林不会认为文平会放过远东剩下的那一百五十万的土地。
按照斯大林对文平以往的事迹分析。这位强势的志愿军总司令,一向是有仇必报。就连英法的竹杠都没有放过。而且还把英法从华夏收刮走的大量文物要回去,这简直就是不可相信的事情。
种种事迹证明。这个华夏志愿军总司令绝对不是吃素的。虽然暂时蛰伏了,但斯大林相信。这是对方在积蓄力量,和此时的苏联一样,发展自己的工业,等待时机的到来。
斯大林很看中蒙古,因为华夏给苏联的压力太大了,特别是一个人口近六亿的陆地大国,而此时苏联还不到两亿,华夏还是公认的陆军强国。这些都给斯大林带来很大的压力。
斯大林并没有和朱可夫寒暄什么,直接就进入了主题。
“蒙古分裂和对华共产国际援助计划,做得如何了?”斯大林道。
列宁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要把沙皇掠夺的亚洲土地还给亚洲人民,他承诺,当华夏取得成功后,蒙古将自然成为中华的一部分。但在列宁死后,斯大林完全背弃了列宁的诺言,他杀掉了曾经对列宁的讲话有过记载的一位国防部副部长,然后拒不承认列宁说过的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