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的铜资源相对的集中在吉林,总保有储量近百万吨。主要矿床分布在永吉县大黑山,珲春县小西南岔。磐石县红旗岭、通化县赤柏松等,稀有金属镍、钼、金、镓、锰、铼等在储量均为巨大,尤其是辽宁本溪勘探中陆续发现的大型钨矿,该矿在历史上被日本人掠夺性开采破坏了整体矿脉,导致后世无法进行整体开发,现在显然日本人无暇也没时间进行掠夺性的破坏性开采,才得以保存下来。|
不过,在开采石油的问题上。文平还拿不准,但是未来的发展建设角度来看,开采大庆乃至远东的油田才是重中之重,但是文平又担心一旦苏联人调转枪口,远东战火重燃,届时一切的投资和建设将全部化为虚有,所以只能加快工业军工体系的建设,一切的一切全部为了建设东北军工体系而让路。
为了军工建设加快整体的矿业开发,文平自然无瑕顾及什么环保问题,毕竟有得也有失。先稳固住远东的局势是文平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斯大林之前的试探也是给了文平一个信号,那就是苏联人根本不打算将远东真正的还给华夏。
当年德军横扫大半苏联时。斯大林还向国民政府方面提出租借问题,现在又跨过文平向国民政府提出租借远东其他地区等等数个方案,在英美的强大压力之下斯大林都敢于挑衅尝试,一旦苏联和欧洲之间的争夺尘埃落定,文平相信定远地区就会成为下一个火药桶。
而自己必须给予敢于挑衅的苏军以迎头痛击,打痛北极熊,才能让北极熊记住不要妄图伸手,但是文平认为对北极熊的贪婪要做出最好的应对准备。
文平在东北的扩编与整军计划是带有极强的针对性的,文平拟定以56式主战坦克与56轻型坦克、地狱火一百五十五毫米自行火炮组建十个装甲师。将华夏志愿军所属的三十个新编军所辖的一百一十一个师又二十一个独立兵种作战旅,整编为七个集团军。五个重炮兵师与二个火箭炮师,山地步兵集群编入二个轻型装甲突击师。装备56系列的轻型坦克,特种作战集群改为华夏志愿军中央特种作战司令部。
拟定第一集团军驻守长春,第二集团军与第七集团军配属七个装甲师、三个炮兵师与二个火箭炮师驻守远东,第三集团军迅速驻军蒙古,第四集团军驻守辽宁,第五集团军驻守察哈尔、热河,第六集团军驻守黑龙江,工程部队对日本人原有放弃的堡垒防线从新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尤其是被破坏严重的虎头要塞进行集中修复,文平还拟定再次整训三个伞兵师与十个工程兵师,工业基础建设、交通、铁路、桥梁都是重中之重。
并且,集中力量在东北整训三十个师的预备补充兵力,随时预备投入远东地区,可以说现在国内的战事基本上算是告以段落,第四集团军主要是接替华夏远征军的两个军,负责朝鲜边境的守备,剩余的五个装甲师与重炮部队全部呈梯队配属中朝边境。
在朝鲜文平还布置了两个山地步兵师,因为后世以美国人为首的联合军队就在北朝鲜的崇山峻岭之间吃了大亏,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展开,文平此时又没有足够的海军部队支持,所以文平初期根本不打算去进攻朝鲜三八线那边的美军,对于朝鲜来说文平的计划就是关门打狗,华夏志愿军所属的海军部队强大起来后,只要出击阻断朝鲜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就行了,如此一来朝鲜的美军被困在朝鲜狭长的半岛上,根本不用费心去收拾就会撤军。
文平的整军计划实际上从根本的出发点是针对苏联人的,海参崴的摩擦给文平留下了太深的震撼,即便是刚刚结束对德战斗而又虚弱不堪的苏联,华夏也远远不是其的对手,从原则角度上看,希特勒当时根本不想灭亡苏联,德国也不具备彻底灭亡苏联的战略条件,德军入侵苏联以来,没有成功的扶植起一个相对有效的伪政府机构,也确实是德国人在战略上的失误。(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英美苏秘密会议
当时苏军从远东抽调大批军队对斯大林格勒实施反攻,让文平震撼的是交战的苏德两军双方投入的共计超过一千七百万之众的军队,二万余辆坦克与装甲车,三万多门七十五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五千多架战机,这样大规模的会战打得就是后勤补给,德国人困难,苏联人同样困难,但是对于华夏军队来说,如果抽调三百万部队进行一场会战,仅仅交通就会成为一场噩梦,病死甚至饿死的官兵也许会比战死的多。
华夏军队此时的后勤补给几乎糟糕到了极点,所以以华夏现状的交通情况,文平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集结起足够的部队抵御苏联人很有可能发起的进攻,虽然国府上下很多人还记得苏联援华时候的好处,不相信中苏之间会刀兵相见,但是对文平而言,在国家利益和领土面前,北极熊的固执恐怕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苏联当初援华也好似因为日军关东军将其视为了假想敌,以援华作为手段拖住日本关东军,而且苏联援华的物资武器价格依然不菲,很多也是苏联淘汰和换代的武器。
当苏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果断的中止了对华的武器出口,最让人郁闷的是,当年德国人停止向华夏出口武器时,是将最后一批交付给华夏之后才停止,而苏联人则是吞了华夏政府的货款停止供应,行径卑劣不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