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下人来报,太子李贤来府中拜访,李晨明显愣了一下。这是他没想到的事,他也马上反应过来,吩咐乌珠回避,然后自己亲自迎了出去。
李晨在年前时候,从长安过来,与李治和武则天一起过年。过了年后,他并没有马上回长安,而是继续呆在洛阳,至于他为什么会这样,李晨并不清楚。但李晨知道,李贤这样做,肯定有其目的。
李贤不是一般的人,这一点李晨非常确定,这段时间,他已经听了不少关于李贤的事。他也知道,现在的李贤,与其母后武则天之间,有比较大的矛盾。
李贤被立为太子后才一个多月,动静就不小了,最让武则天看不舒服的就是在朝中广泛搜集人才,计有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学士许叔牙、格希元等多人被他网罗。
张大安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张公谨之子,在朝中索有名望,如今领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位列政事堂,是当朝宰相。自李贤被立为太子后,两人交往甚密,很快就被李贤视为心腹。
太子洗马刘讷言很有才干,原本也是李弘的洗马,李贤当了太子后,花了一些手段,将刘讷言收罗。而许叔牙、格希元都是当代的名士,有士林中极有名声。
李贤当了太子后,招募这些有名望之人来辅佐他,其实还好理解,不过他的另外一些举动就让人很不解了。
刚刚继位为太子后,李贤数次公然指责其母后武则天干涉朝政,并当着一些大臣的面,说武则天这样做是乱了朝纲之类的话,甚至在朝堂上也会说说类似的话。
与武则天单独说话的时候,李贤也是很强势,有几次直接表示,有他这个太子帮助父皇处理已经足够,母后就不要操这个心了,他当着武则天的面表示,治理江山是男人的事。
这些事让武则天气的不行,她让北门学士刘讳之送了两本书给李贤,一本是《孝子论》,另一本是《少阳正范》,以此行动训诫李贤,怎么当一个好儿子。
李贤自然知道自己的母后送他这两本书的用意,但他根本没看,继续我行我素做事。
在李弘暴毙前,李贤接李治的令编注《后汉书》,在他继位为太子后,继续负责此事。他也借编注《后汉书》的机会,进一步公开招揽人才,丝毫不顾武则天的反应,这让武则天看着非常不舒服。
更让武则天肺都要气炸的是,李贤借注《后汉书》的机会,指桑骂槐,历数汉朝吕太后临朝、外戚干政导致国势倾颓的事,并当着编注史书众士子的面,公开谈论吕氏的“恶行”,戏言因为吕太后的行为,差点导致大汉亡国。他也大赞他的皇祖母即长孙皇后的贤惠,说长孙皇后与吕氏相比,一个品行如天上的明月一样皎洁光亮,让人敬仰,而另一个则让人厌恶。
李贤如此行事,明眼人不用过多猜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他说这话是想针对谁的……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不好的预感还真的变成了现
李晨知道这些情况后,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他是知道原来历史上李贤的命运,清楚这个如今的太子哥,结局是非常的惨。
李贤最终因为什么原因被废太子位,最后在武则天派出的人逼迫下,自杀身亡。李晨并不是很清楚李贤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废,但他隐约地知道,好像是与明崇俨有关。
今天李贤来拜访他,难道与明崇俨的事件有关吗?想到这,李晨打了个激灵。
不会李贤这么快就知道武则天让他秘密调查狄仁杰和骆宾王被袭击这事,所以找上门来,想和他密谋什么?要真是这样,那有点可怕。武则天身边肯定什么人与李贤关系亲密,第一时间告诉李晨这事了。如果真是这样,会是什么人呢?难道是上官婉儿?
李晨知道,上官婉儿曾当过李贤的侍读,上官婉儿对李贤的印象肯定不错,她的一些举动,李晨觉得是想帮李贤。但李晨并不愿意看到这情况出现,上官婉儿想帮李贤,而把一此机密的事透露出去。
李晨更不愿意看到上官婉儿待另外一个男人好,这是出自私心的担虑。
其实李晨并不想和李贤打太多的交道。
原因很多,李贤最终被武则天杀掉这是主要原因。这段时间李贤的所作所为,也印证了原来的历史必定会重演。李贤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在没与他接触之前,李晨对李贤还有点同情。但来到了大唐,知道了李贤当上太子后的所作所为后,他觉得悲剧是避免不了的。
再因为自己的身份,他希望看到李贤与武则天争斗,甚至争斗的非常激烈,武则天最终厌弃李贤。
虽然说李晨对老和尚临终前的要求不敢抱有希望,但潜意识里,他还是有想法的。
如果李晨要实现老和尚的希望,那就一定要把李治的这些儿子都打倒,或者让他们永远消失。而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借武则天的手。
将李治的儿子都折腾的当不了皇帝,能做到这些的只有武则天。如果武则天如原来历史上一般表现,甚至更出格,将自己的几个亲生儿子折腾的惨不忍睹,杀掉几个,那李晨觉得,他才有希望实现老和尚的期望。如果武则天将自己的儿子都杀光了,那他想实现梦想的希望肯定比李治还有儿子存在世上要容易的多。因此李晨不可能会与李贤套近乎,只会远远避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