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做出更多布置,明东雷在被明崇俨转移之时,就被臣手下的人抓获。今天明崇俨进宫来向娘娘申辩,肯定是知道明东雷失踪后,心里害怕之下,才抢先一步,进宫来和娘娘说这件事,目的只是想蒙骗娘娘……”
“而得臣得了口供后,知道事关重大,所以不敢耽搁,马上就进宫向娘娘禀报来了。娘娘,臣已经将关键人物抓获,并令人去带被抓获的那几名暴徒与明东雷对质。所有的最终结果,马上就可以一清二楚。臣今日进宫来见娘娘,除了告诉此事外,还想请示娘娘,接下来的案件,是要臣继续追查,得出最终的结论,还是移交给洛阳府、大理寺、御史台?”
武则天听了李晨一番非常自信的相说后,并没马上答话,而是陷入了沉思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武则天的心思变化
见武则天并没马上回答,而是陷于沉思中,李晨也及时闭了嘴,没再继续说什么。
从武则天的犹豫上,李晨也能读出另外的意思。
那就是她对明崇俨还抱有姑息之心。
从这一点猜测上看,明崇俨所做的很多事,有可能真的很顺武则天的意,或者一些是武则天曾经暗示过,明崇俨按着武则天的意思做的。在这件事上,武则天也可能并不是很想责怪明崇俨。甚至武则天在听了明崇俨所说的话后,起了借机打击一下太子李贤的念头。
要真的如此,那明崇俨还真的算是武则天的忠实支持者,站出来充当武则天的打手,说一些武则天不敢说、不能说的话,做一些武则天不能做但很想做的事。
“武则天不会杀明崇俨,”这是李晨在刹那脑子转动后得出的结论。
果然,武则天接下来所说的话证实了李晨的猜测。
“李晨,洛阳府和御史台、大理寺如何查案,你暂时不要管,”武则天非常严肃地说道:“此事,由你继续追查,不交给洛阳府和御史台,你追查的结果,都要上报给本宫,严禁透露给其他任何人。你所呈的这份供词,本宫不想看,你拣重要的事项说与本宫听吧。”
李晨虽然有所预料,但武则天这样说,多少还是让他有些意外。不过他也没不面顶撞武则天什么,而是上前拿过放在武则天案前供词,将明东雷所招供的内容拣重要的说了出来。
供词中所招供的内容,还是很出乎武则天意外的。明东雷的供词中不只说了这次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把很多他参与其中,明崇俨所做坏事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许多事,都是罪大恶极,任何人听了都不能容忍。
从这些事情上看,明崇俨真的是罪大恶极,光贪污贿赂的款项,至少有百万贯,以权谋私的事比比皆是,霸占良家妇女的事也不少,欺压百姓、强占田产之类的事更是层出不穷。
光这些,就足以毁掉一个官员的前程,甚至丢了性命。更不要说,还有很多权谋方面,所做打击报复其他官员的事,很多事性质比这次雇人袭击骆宾王和狄仁杰的事件更恶劣。
不需要再继续调查,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完全确认这次事件是由明崇俨亲自策划。明白这,武则天心里不由的非常恼怒。不过她恼怒的最重要原因并不是明崇俨做了这些事,而是做了这些事后,被人查出来了。从这一点上看,明崇俨真是眼高手低的人,做事情没有好好谋划,而且行事太张狂,以为得了圣宠就可以为所欲为,根本不考虑后果。
不过她依然不想杀明崇俨,不想杀的理由主要就是这个人对她还很有用处,她可以借明崇俨的所作所为,对付一些人,特别是自己的儿子、太子李贤。
这个刚刚被立为太子不久的儿子,太不听话、太张狂了,刚被立为太子就与她这个代皇帝打理政事的母亲作对,言语及行动间丝毫不能容忍她这个母亲、当朝皇后插手朝政大事。权力欲望非常强烈的武则天,是完全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的。
明崇俨很明白他的心思,因此在朝会上数次直言斥责太子的行为。敢这样做的人,满朝也只有明崇俨一人。因为这个原因,明崇俨与李贤成了死对头,李贤早就想置明崇俨于死地。而武则天也经常利用明崇俨的言行,敲打一下李贤,想让自己这个儿子听话一点,他是武则天用来对付李贤的“枪”。朝中其他文武大臣,即使是她的亲信或者提拔的人,也不会与明崇俨一样说和做。
凭这一点,武则天就不想处责明崇俨,想继续使这把“枪”对付自己的儿子。
只是明东雷招供中的内容太过于吓人,这些年明崇俨利用圣宠,竟然做出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武则天此时的心态很复杂,对明崇俨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要如何处责明崇俨,她还真的一下子做不出决定。
不过让她惊讶的是,此时的李晨,在说了供词中的大概情况后,并没再说什么,更没建议她怎么做。这一点,让武则天非常吃惊。
按理说,现在的李晨,真是一生中最容易冲动的时候,听到有人做出如此多的恶事,一定会非常愤怒,恨不得一杀而后快。而很多事例说明,李晨就是个喜欢主持正义、嫉恶如仇的人,凭一己之力解救突骑施使团,率手下的人击退暴徒、解救狄仁杰和骆宾王等事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但为何在明崇俨的事上没有任何愤怒表现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