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品性高洁,这种事念头他们不会起,堂堂的大唐皇后会勾引小男人,而且是在皇帝还在世的时候,他们打死都不会有这样的心思。
不过裴行俭在与李晨的交谈中,也不掩饰地说了自己的疑惑:“晓阳,某很难理解,皇后娘娘竟然这么信任你,将裴炎贬出朝堂。”
李晨当然不会承认这是他在武则天身边大吹枕头风而导致的结果,“伯父此言差矣,这是御史台官员弹劾的结果,裴炎他自己心胸狭窄,做出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所以才有今天的结果。”
李晨的否认,裴行俭并不在意,他也不露痕迹地说道:“晓阳,你帮了很多人的忙,让他们在朝中谋得了要职,这些人对你都挺感激的。某也挺感激你,要不是你,某也没机会进政事堂,位列大唐的宰相之列,说起来还真要好好谢谢你。”
李晨当然听出来裴行俭的话外之音,但他也不想解释,只是淡淡地说道:“伯父,你有宰相之才,又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进政事堂是迟早的事,小侄只不过帮你提早实现这个梦想而已。至于其他人,因我举荐之故在朝中任职,那是因为他们才能也不错,如果他们没有才学,任我说破嘴皮也是没用。”
见李晨不愿意承认什么,裴行俭也没在意,话题一转,说到了太子与相王之争的事上:“晓阳,你是怎么看待太子与相王之争的?”
“超然度外就行了,两不相帮,”李晨依然没正面回应。
“好一个超然度外,”裴行俭哼了声,又马上露出了笑容,问李晨,“你觉得太子和相王,最终谁会笑到最后,谁会登基为帝?”
裴行俭这问题问的很直接,挺出乎李晨的意外,在认真地看了一会裴行俭的表情后,李晨还是没回避这个问题,直接回答道:“伯父,只要皇后娘娘在,他们两个都不可能最终掌握大唐真正的权力。”
这话让裴行俭眉头挑了挑,他压低声音再问了李晨一句:“你的意思是,太子和相王都不可能问鼎九五之尊?那你说,最终会是谁登上那个位置?”
李晨微微一笑,轻轻地摇摇头,“相信伯父也看来了,现在朝堂上陷于迷局当中,真正掌握大权的是皇后娘娘,我认为,最终的结果会出乎所有人的意外,我们现在不要杞人忧天,担心什么,只要一切顺势而为就行了,说不定,最终的结果对我们最有利。”
李晨这话,让裴行俭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不过在认真地和李晨对视了一会后,他有点明白了。
只不过这种猜测让他大吃一惊!
第七十一章 李晨与武则天的合作
不过后来裴行俭也没再与李晨交流过这方面的事情,一切好像都平复了下来。
李贤的死也慢慢被人淡忘,连李显和李旦这对兄弟也逐渐无视他们哥哥身死所表示的意义,兄弟两人为了未来的最高权位的争斗又隐隐开始,只不过他们没敢像以前那样公开化。
朝堂上像是进入一个平静期,各派势力争斗并不激烈。
而朝廷的一系列新政也在这段平静期颁布,其中有几项还是挺引人注目的。
一是延迟宵禁开始的时间,每天晚上的宵禁从子时开始;二是大唐接受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除国内附的请求,在青海之地设立西宁都护府,归属陇右道所治;三是开始推行募兵制,并要朝臣们在募兵制推行后,比较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优劣;四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及稻麦复种技术;五是将被俘的近十万吐蕃俘虏押往内地,令他们以劳动改造的方式赎罪;六是鼓励商业贸易,对从事商业贸易的人给予税赋上的优惠,各级官府不准刁难,要给予大力支持。
这些新政,不用说大部都是李晨提议的结果,他在朝政方面的“天才”,开始被朝臣们所知。
不过李晨对此很低调,在朝堂上表示,这些都是他突发奇想而得,并没经过深思熟虑,所以最终的推行方案并不是他制定,而是朝堂上各位官员激烈争论后的结果。
这些新政的施行,当然遭到很多官员的反对,不过皇后武则天强力支持,皇帝对此也没反对意见,最终施行。看到这些措施在他提议下得到施行,李晨非常有成就感。
这些提议在李晨看来。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因此在向武则天提这些的时候,他都是很郑重提出来,而武则天也没马上答应实施,而是反正讨论,并经过朝议。再让众臣提出详细的可行方案后,再行实施。毕竟这关系到大唐的国政,必须要小心行事。
这些措施,在朝堂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辩,不过最终还是得到大臣们的认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通过了朝议,这让武则天感觉到,戴在自己头上的荣耀可能又会增多。
武则天在听了李晨所讲的那些理由后,已经认同了这些新政。预见新政会带来的成果。她希望在她治理下,大唐能越加繁荣,那样证明她施政有方,在治理国家上,巾幗不让须眉。
而朝臣们的争论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这些新政是否实施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确实非常重要,对于李晨一个小年轻能提出这些方案,武则天非常惊喜。也非常满意。她进一步认同了李晨的才能,觉得这家伙能进一步给她带来好运。也再次嘉奖了李晨。在得了一个朝议大夫的文散官后,李晨还得了爵位,虽然是开国县男,是大唐爵位中最低的一等,但如此年纪,能得这样的爵位。已经让人羡慕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