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也清楚,今天发生这样的事,那些人肯定是有预谋的,李显也一定是主谋,武则天太清楚自己这个儿子的心性了。一想到李显主谋对付她这个母亲,武则天就恨不得马上就废了李显的太子位。她也清楚,李显之所以这样,很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她压迫的紧,进一步表现出对李旦的认可有关。
李晨所讲,武则天认可,但她并不认为这是最好的解决手段。
这时候,李晨又小声地说了一句:“娘娘,这事处理好了,对你会有大好处,甚至你可以趁机将太子重重打击,或者另立太子。如果能做成这样,那朝堂上再没有人敢反对娘娘执掌朝政,以后一切都是娘娘说了算。”
李晨的话,如一记暮鼓晨钟一样,重重地敲在了武则天的心里,她脸都变色了。
第四章 密议
最终,武则天还是没有和李晨就改立太子这事密谈什么,她以累了为由,打发李晨出宫了。
李晨出了宫后,并没马上回府,而是去找裴行俭了。
这段时间,裴行俭身体不太好,他也以此为理由,不太过问朝事,将政事堂的事务交给其他人,安心在府中养病。不过李晨知道,他这位恩师,是不可能谈同朝堂,朝堂上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会注意到。今天裴行俭也参加了朝会,目睹了闹剧的整个过程,只不过没有任何发言。李晨知道,在这件事上,裴行俭肯定有自己的意见,而且肯定想和他交流。
在武则天那里挨了骂,知道了武则天的心思后,他无论如何都要和裴行俭交流一番。
知道李晨今天是为什么事来的裴行俭没有客套,直接把他请到了书房中说话。
“晓阳,你今天是为了朝堂上发生的事而来吧,”进了书房后,裴行俭也没有任何的客套,直接切入了正题:“你不来,我还想过去找你说说这事。”
“多位大臣联名上书,要求立太子李显为帝,尊陛下为太上皇,我们不可能独然于这件事外,恩师今天没在朝堂上发言,但不等于对这件事没有看法,所以徒儿就过来问询你的主意了,”李晨看着裴行俭笑道:“也下满恩师,刚才皇后娘娘召我进宫,把我臭骂了一顿,责怪内卫没将这件事打探到。”
“为师知道,你事前是知道这事,只不过没有声张而已,”裴行俭抚着胡须,笑呵呵地说道。
“不错,手下的人确实打探到了一些情况。只不过不是非常详细,徒儿也没想到,这些人马上就逼宫了,逼迫皇后娘娘交权,将权力交给太子,让太子继位。”李晨收起了笑容,很严肃地问裴行俭,“只是不知道恩师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徒儿不是代皇后娘娘问询,是自己想知道。”
“静观其变,不表态,不支持谁,”裴行俭言简意骇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李晨认真琢磨了一下裴行俭的话,随后笑了笑。
裴行俭在这件事抱这样的态度。并没让李晨意外。
经历了大风大浪,又曾因为私议武则天的事而被贬安西十几年,裴行俭肯定变得小心谨慎,在遇到一件很可能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前,是不可能轻易做出决定,表明立场的。李晨相信今天之前裴行俭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甚至可能有人来游说过裴行俭,让裴行俭表态支持。但被裴行俭拒绝了。
不表态不支持谁,可能是目前朝中大臣们最明智的选择。至少在李晨看来是这样。毕竟李晨知道,李显的前程不是很妙,有武则天在,这个当儿子的没少受苦。李晨相信,裴行俭也是看出了李显当皇帝不会是一帆风顺,甚至有可能与帝位失之交臂。特别是今天这次事件后。
今天李显虽然当众表态,拒绝接受大臣们的请命,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李显与这次事件绝对不会没有关系,说不定这场戏就是李显导演的。如果武则天也这样认为。那李显的前程就是凶多吉少,说不定哪天连太子位也不保,步几个哥哥一样的命运。
在沉默了一小会后,李晨大胆问出了一句话:“恩师,如果陛下真的驾崩了,你是否会支持太子登基?如果皇后娘娘想改立太子,拥立相王李旦为帝,你是否会支持?”
“难道皇后娘娘有改立太子的意思?”裴行俭忍不住露出了惊愕。
“明确的表示没有,”李晨摇摇头,“但她对太子李显肯定不是很满意,有改立之心也是正常。”
“还真是这样,”裴行俭感叹了一句后,也没马上再表示其他。
作为朝中重臣,裴行俭虽然觉得如今让太子即位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李显明显不是一位明君的料,被立为太子毕竟时间太短。要是让李显即位,武则天撒手不管事,依李显那比李治还要柔弱的性子,谁也不知道朝堂会变成什么模样,安定富强的天下会不会变成一窝粥。
这些年大唐日益强大,威服四夷,百姓富足基本是武则天的功绩,这一点裴行俭是承认的。
作为东宫属宫之一,裴行俭与李显接触过多次,知道这位太子哥在各方面与他的几位哥哥相去甚远,年纪又太轻,更没监国理事的经验,要是现在就拥他即位,朝事大事一定会由一些顾命大臣掌领。而他明显看的出来,主领这次事件的几个人就是冲着顾命大臣的位置去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