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要更改这种奴化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可刘兴华希望,从今天开始,这个规矩便能传承下去。只有让士兵懂得自信自强为何物,他们才能真正明白军人的意义。
上不仰天,下不俯地,这便是刘兴华眼中,身为军人所应有的硬气。动不动下跪磕头,这样的部队,又怎么可能在面对强敌时,还能勇往直前呢?
前世很喜欢一句话的刘兴华,希望自己这支一手打造起来的部队,能拥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质。只有这样,未来这支部队才能纵驰漠河威震敌胆。
或许是刘兴华的吼声起到了作用,一阵整齐的回答,响彻云霄般传到了军营外面。而听到这个回答的刘兴华,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觉得动员的效果还不错。
响鼓用不了重锤,刘兴华希望从此之后,安民营的老兵,便将这个规矩传承下去。至于这些话,传到朝廷耳中会引来什么影响,刘兴华根本就不加理会。
对于凤翔而言,如果他是个纯粹的军人,他会明白下跪对于军人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污辱。而军礼,对于身为将军的他而言,才是真正的礼仪跟尊重。
如果他是会在意这种事情的人,这也证明刘兴华看错了他。将来瑗珲出事的时候,或许他会坐壁上观,等到朝廷边军溃败之后,再出手收拾残局也未尝不可。
总之,眼下对刘兴华而言,漠河才是他真正需要精心建设的根据地。而眼前这支安民营,才是他立足乱世的根基。若是根基不稳,谈何抱负跟理想呢?
而刘兴华也没想到,经历今晚讲话的安民营士兵,也真正遵从了他的指示。在未来的战场上,他们真正以铁血证明,他们那怕是死,也会死在冲锋的道路上。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总之,刘兴华回到猎户村基地,给予第三批新兵的首次训话。便让这些新兵,看到刘兴华超乎常人的胆气跟血性!
☆、第一百零二章 县界相迎
做为镇守一方的边关将领,凤翔的一举一动同样备受关注。当然,会关注他行踪的,并非普通的寻常百姓,而是沙俄布置在瑗珲附近的密探。
同样清楚这一点的凤翔,在抵达瑗珲之后,一直遵从朝廷的命令。不主动挑衅沙俄军队,只要对方不开第一枪,凤翔跟其统领的边军,便不会举枪反击。
形势不如人强,自然要忍辱负重一些,这浅显的道理凤翔自然明白。做为镶黄旗的都统,凤翔内心还是很高傲,瞧不起河对面的老毛子。
可他明白,如今的时代不再是刀枪剑戟的时代。对面的老毛子军队,拥有超越他们的武器。单凭血肉之躯跟一身武勇,是没法对抗老毛子长枪大炮的犀利。
最近这段时间,因为他下令征调河对面的清国百姓,已经引起沙俄方面的注意。好在莫拉乎在一旁协助,以到漠河开矿屯边的名义,打消了沙俄人的顾虑。
可就算如此,凤翔亲自护送这些边民前往漠河,多少还是让沙俄的密探,将注意力转到漠河。不明白那样的不毛之地,为何会吸引凤翔亲自率队前往。
这段时间,凤翔命令边军四处剿匪,确实清剿不少被沙俄收买的胡子。这样一来,沙俄方面想密切了解清朝境内的军事动向,多少也不如以前那般容易。
面对沙俄方面加紧在边境屯兵的情况,凤翔也真正感觉到威胁。只是这种情况,上报到黑龙江将军寿山那里,得到的答复便是静观其变。
对于这位将军的指示,凤翔多少清楚。只要沙俄军队没越境,他们就不能指责什么。那怕他们心里都清楚,沙俄紧锣密鼓的在边境屯兵,肯定是会入侵做准备。
可战事一天未启,他们便只能等着。甚至随着凤翔派人过河,打探的情报不断反馈回来。沙俄在那里屯集的兵力,已经远远超出他所掌控的部队数量。
加上黑龙江将军府发来的军情谍报,这种情况并非只在瑗珲一线,整个东北境内沙俄军队都有异常调动。而他身为边关统领,能做的就是加紧备战。
这次前往漠河,取回刘兴华答应给的步枪,自然是凤翔的主要目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凤翔非常看好刘兴华,觉得到时大战开启,只怕他能帮上不少忙。
若非莫拉乎直言,刘兴华对朝廷没什么好感。凤翔都想强行,将刘兴华征调入伍,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好好的出谋划策,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只可惜,莫拉乎告诉他。当年朝廷割让那些土地给沙俄,让刘兴华成为清朝遗民,最后甚至被逼的走投无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回到国内。想让他替朝廷卖命,几乎不可能!
明白强扭的瓜不甜,加上凤翔也看出,刘兴华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跟老毛子混在一起。所以,他觉得在这种时候,对刘兴华还是以拉拢为主。
一旦将来沙俄真的兵犯瑗珲,说不定刘兴华领导的部队是支援军。如果说,他对刘兴华还有些许提防之意,那么对莫拉乎他还是相信的。
带领一营马队护送迁移边民的凤翔,刚抵达漠河境内,但看到前出警戒的骑兵。快速的返回道:“将军,前面有一支全副武装的骑兵,看其打的旗子好象是安民营的骑兵。”
一听这话,跟凤翔并肩同行的莫拉乎,立刻笑道:“看来是兴华到了,能到这里接你这位将军,看来他对你还是很尊敬啊!赶紧过去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