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惠条件,也意味着他们家中一个子弟的死,却能换来一家人的幸福未来。这种情况,对于生活在战乱年代的百姓而言,无疑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
讲完这些话后,刘兴华又宣布这些阵亡官兵,在战后所能获得的荣誉。一枚反围剿战役的勋章,一枚金制的英雄勋章,都由各团团长亲自送到他们亲人手上。
代替自家子弟领取勋章的阵亡官兵家属,看着这些年青的团长们,同样给他们道歉并表示会关注他们以后的生活时。同样感动的无法言喻,也深知一家人未来的幸福,都是儿子用命换回来的。而这两枚勋章,同样代表着儿子的功勋战绩。
安葬仪式结束之后,各移民村的广播里,也特意提到了这件事情。令不少迁移到根据地的年青人,甚至于他们的父母,都明白为何这支部队,被那些老移民称为子弟兵。
子弟兵的概念,在这一刻算是彻底的灌输到所有百姓的心里。百姓们也清楚,没有这些子弟兵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他们在后方安详幸福的生活。
要想保住现在享受的生活,他们就必须将年青的子弟,送到征兵点去报名。虽然这样做,有可能让自家子弟有去无回。可当兵,在漠北却是件很荣耀的事情。
相比关外‘好男不当兵’的观念,如今生活在漠北的百姓跟年青人。对于子弟的话,就是希望他们能通过征兵办的选拔,有资格成为一位安民师的新兵。
很多新来的移民最初都以为,只要年龄符合,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安民师应该不会拒绝他们子弟的加入。可事实上,在征兵的事情上,安民师一直都非常严格跟谨慎。
刚搬迁来的百姓子弟中,只有一小部分身体素质优秀的年青人,获得加入新兵部队的资格。而一些体质不佳的年青人,却被告知暂时不能被录取。
这些落选的年青人,也告诉这些被陆续迁移来的百姓,在这里想当上兵,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这些年青人,还有资格加入组建起来的民兵部队。
只要在根据地,好好的生活训练一段时间。等到他们身体素质达标,其所在的民兵队长,都会给这些年青人写一封推荐信,让他们重新拥有被选拔进军营的可能性。
正是这些源源不断补充的新兵,让战后急需恢复实力的安民师。很快恢复了战斗力不多,部队的规模短短时间里,又扩大了将近二分之一。
本身就按照旅级部队组织的三个步兵旅,在新兵陆续补充之后,相继扩充了一个新四团。从一旅三团的编制,正式扩充到一旅四团。
同样,在此次作战中,损失了近百人的警卫团。同样在各老兵连中,陆续抽调了一批作战精英,加入到警卫团中。警卫团的人数,相比以前又扩充了一个营。
明白这都是因为,根据地多了十万多百姓,才让安民师又能扩充近万人的部队之后。刘兴华也开始着手,在其它东北两省,发展游击队跟敌后武装的工作。
一批批,从部队选拨出来的优秀官兵,在警卫团参加了一个月的训练跟学习之后。被陆续秘密的送出漠北,带着刘兴华对他们的期望,去敌后进行作战。
他们要做的,就是在不引起沙俄人警惕的情况下,秘密的组织游击队跟反抗部队。只要时机成熟之后,他们将成为星星之火,让东北其它两省全部燃起战火。
而他们抵达那里,短时间之内,也将以胡子的形式在敌后生存。扩充部队所需要的武器弹药跟资金,都会有所在地的情报部门,给他们提供支持。
总之,大战硝烟消去之后,东北并未进入平静期。相反,平静之下的暗流却越发汹涌。而刘兴华同样意识到,下一次的围剿作战,想必不会象这次这样容易。
这意味着,他必须抓紧每一天的时间扩充实力,以期待着第二次反围剿战役的到来。至于到时候,胜负如何,相信时间会告诉人们一切的!
☆、第一百二十八章 敌后游击队
正如刘兴华所预想的那样,有压迫的地方自然就有反抗,华夏自古就不缺血性汉子。伴随漠北军的威名,随着第一次反围剿的结束传遍东三省,各省反抗武装无不欢欣鼓舞。
尽管漠北军活动的区域,仅在漠北跟兴安岭地区。可漠北军的情报部门,已经扩展到三省各个城镇之中。每个情报人员,都拥有相对安全的身份,生活在沙俄占领的城镇中。
每个小城之中,都有一部小型电台,给位于省城的总部情报处发送情报。而情报总部,将各地收集的情报,又陆续发送到漠北军总部,供刘兴华调阅审查。
随着与漠北军的战役结束,沙俄也意识到,他们对三省占领区的控制太过薄弱。也看到,各地反抗武装的声势,随着漠北军的胜利越闹越大。
为了保证对东三省的绝对控制权,沙俄一边威逼主降的清军配合清剿这些反抗军,一边也开始调集部队,围扑这些欠缺武器弹药的小股反抗武装。
对于沙俄在三省全境,展开新一轮针对反抗武装的围剿。漠北军也没让沙俄人闲着,隔三差五派遣小部队,袭扰黑省境内的沙俄占领区,让黑省的沙俄驻军,始终不敢掉以轻心。
虽然他们都清楚,这一战结束之后,漠北军同样需要休息。只是跟漠北军交手过后,他们或多或少都清楚。不能以常规作战思维,去判断这支擅用奇兵的反抗武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