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凤翔的兴奋,刘兴华却笑着道:“这事,不是安民军做的,而是悍匪胡汉三做的。有时候,风头太盛并非是什么好事啊!我们回家的路,还很远呢!”
在刘兴华看来,闷声发财才是最聪明的选择。如今的漠北根据地,更需要稳定发展的时间。所以,这出风头的事情,还是摊到胡汉三头上。
反正在天冿城外,他已经做过一场炮击联军登陆部队的事情。将这个功劳,摊到胡汉三身上,也能转移一下各方的视线。
至少刘兴华清楚,如今知道胡汉三跟他其实是同一人的事情,都是他身边的亲信心腹。让这位胡子头,多出点名,还容易把水搅混。
那怕别人会知道,这种火箭炮安民军同样拥有。可刘兴华清楚,只要他不承认是胡汉三。别人也绝对想不到,刘兴华跟胡汉三其实就是同一人。
让胡汉三担个恶名,专门跟洋人做对。而刘兴华则,相对显得低调一些。这样做,也是尽可能让安民军,能拥有一个稳定发展的机会。
等到将来,安民军真的收复东三省。就算列强们知道,胡汉三跟刘兴华其实是同一人,那刘兴华也会无惧。毕竟,到时的安民军,已经有实力应对一些列强的联合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雪至战方休
自从沙俄海军进驻旅顺军港,在军港附近的码头同样居住不少外国商人。他们对于响彻云霄般的爆炸声,同样觉得异常惊骇,不明白军港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怕有些外国间谍,想前往军港那边查看情况。他们只要靠近军港附近,都会受到潜伏在那里的狙击手警告。如果开枪警告不听,等待他们则是直接击毙的子弹。
虽然刘兴华清楚,这样做会得罪很多在清廷横行的洋人。可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普通百姓躲都躲不及,谁会没事往交战的军港方向查看情况呢?被打死也活该!
战斗发起的突然,结束的却非常迅速。伴随着刘兴华下达撤退的命令,参加战斗的警卫团官兵,很快就依次退出了战斗序列,前往登陆地上船准备离开。
两个炮兵阵地上的火炮,全部都给重新收回了仓储器。在炮兵阵地,刘兴华同样布设了雷场。至于会不会误伤百姓,刘兴华也管不了那么多。
若是聪明的百姓,便会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老实躲在家里。若是好奇心太重,在这种乱世是件很要命的事情。而撤退的时候,刘兴华还将军港里能烧的东西都烧了。
在他看来,竟然这座属于清廷的军港,没办法驻扎本国的军队。那么它国海军想要进驻,就必须多付出些代价。烧掉这座军港,想重建只怕又要花费大量资金吧!
望着军港那边非常耀眼的绵延火势,很多人都清楚,沙俄海军驻地受到了袭击。至于袭击者是谁。各国都不是很清楚。却能听到战斗前,那扑天盖地的炮火。
没法抵进侦察。各国潜伏在旅顺的情报部门,却很快将沙俄海军遇袭的消息。上报了本国情报机关。而这个情报,自然逃不过清廷方面的知晓。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签完‘辛丑条约’便一病不起的李鸿章。在收到旅顺军港遇袭,整个军港变成一片火海,本就奄奄一息的他却突然笑了。
‘好啊!这火烧的好啊!不管是谁做出此事,老夫佩服。如此兵家必争之港,落入外寇之手,老夫夜不能寐。毁了也好,毁了也好啊!’
许久没说话的李鸿章。说出这一串话之后,表情却突然好了许多。很快让人连夜召集嫡系心腹过夜叙话,交待后事般安排了诸多事情,第二天晨光初显之时。
这位似乎回光返照的李中堂,在子嗣跟心腹的搀扶之下。走到外面,看了最后一眼初显的晨光,略显不舍般道:“今番,天亮了!可大清,何时能看见曙光呢?”
说完这句话。这位后世同样功过难评的大清支柱,彻底的闭上了眼睛。本就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李家子嗣,跟前来议事的北洋干将,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如今已经回到皇城的慈禧。在收到这个奏报,也忍不住流泪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尽管李鸿章是汉臣,可身为清廷的实际掌控者。慈禧很清楚李鸿章对清廷的忠心。对于很多清廷王公而言,汉臣不可重用的话。在慈禧看来却并非如此。
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廷,失去李鸿章这个糊裱匠,对于汉臣的笼络只怕更加困惑。昔日清廷的四大名臣,如今只剩下同样苍老的张之洞一人。
相比李鸿章的忠心,张之洞尽管也是洋务派。可其在八国联军入侵皇城之时,却与洋人签定了‘东南互保’协议。保了东南之稳,却让清廷两宫流离失所。
结果很显然,第二天清朝的百姓官绅,都被凑到一起的两件事惊呆了。其一,自然是沙俄霸占的原北洋舰队军港,被烧成一片白地,军舰海军官兵损伤无数。
第二件事情,则是李鸿章这位缔造北洋的重臣去世。凑在一起,让很多百姓对李鸿章的去世,似乎又多了一丝怜悯。觉得这个时间,真的太凑巧了。
前者让大清的百姓跟官绅兴奋,后者高兴的人少,同情跟怜悯的人不少。对于在大清的洋人而言,这两件凑到一起的事情,则让他们感觉到大清将乱的征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