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光绪三十二年刚过去不久,一则消息让清廷更是无言以对。南洋水师,正式宣布加入东北军。在其宣布不久,东北军一支海军舰队,便进驻南洋水师的军港。
清廷唯一的一支海军力量,就这样成了东北军的嫁衣。而南洋水师的归附,还有新东南舰队的成立,让岛国方面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如果说窝在旅顺的东北军海军,让岛国不会感受到什么威胁。那么开始游弋在东海中的东南舰队,却足以威胁到岛国的舰队安全,还有他们对宝岛的统治。
看着岛国方面,立刻派出一支舰队进驻宝岛,加强宝岛的防御。东北军方面,似乎也没阻拦他们。两国的海军,在大海上碰面时,大多都各自警惕。
可随着东北军旅顺船厂,一艘艘新型军舰的下水服役,还有在上海又开设的另一个万吨级造船厂。岛国也终于感受到,东北军那根越扼越紧的绳索。
伴随东南舰队的成立,占据江浙之地的东北军,不断蚕食着清廷的势力。而清廷方面,面对这种形势,也显得非常无力,甚至连抗议的声音都没有。
就在岛国觉得,不能任由东北军这样扩充势力,打算跟东北军拼一把时。被慈禧派往东北的裕德龄,却又一次返回了京城,面见那位身体已然不太好的慈禧。
很多人都知道,裕德龄虽然不是刘兴华的妻子,可裕德龄是刘兴华妻子的知交好友。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自由进出帅府,拥有满人血统的女孩。
她的突然回京,甚至在慈禧的寝宫待了一晚,第二天又到那位同样被软禁的皇帝住所,跟光绪帝也进行了一番长谈之后。没多久,裕德龄全家离开了京城。
裕德龄跟慈禧还有光绪谈了什么,没了知道。但裕德龄离开不久,清廷却正式册封她为清廷公主。这样的情况,让不少人觉得,东北军跟清廷只怕达成了什么协议。
在岛国紧锣密鼓,打算全面实施攻打东北军的计划时。一直坐镇京师的张之洞,突然向朝廷请求辞官告老还乡。令人看不透的是,慈禧竟然批准了张之洞的请辞。
告老还乡的张之洞,并没在直隶的老家待多久。反倒重返东南,做起了巡阅使一般的存在。而对外的说辞,则是张之洞年事已高,自知不久于人世,想多看看执政过的地方。
伴随这位东南王的回归,原本乱象四起的东南,局势突然一下稳定了许多。而这种情况,让很多人都清楚,张之洞这个时候又是辞官,又是巡视东南不会没有原因。
在岛国开始往半岛增派陆军,甚至往宝岛增派海陆联军之时。新成立的东南舰队,实力同样也是一段时间一个样。新下水的军舰,大多都优先补充东南舰队。
这种军备竞赛般的情况,让各国都意识到,东北军跟岛国的大战只怕无法避免。如果岛国胜,那么东北军统一的步伐就将变慢。如果岛国败,东北军崛起无人可挡。
但在各国看来,岛国这个赌注下的有点大。原因很简单,没有消灭东北军陆军的实力,岛国这样做,最多只是延缓东北军崛起的速度,却无法催毁东北军。
相反,岛国一旦全面投入与东北军的交战。那么他们在清朝的殖民利益,或许就将全面失去。一个不好,连目前跟东北军接壤的半岛,都有可能出现重大的变局。
可各国同样清楚,东北军一旦和平统一清朝,岛国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有个这样强大的邻居,他们又怎么可能过的安稳呢?这战,早打确实比晚打更有效。
这种私下的较量之下,东北军的陆军,也开始正式登陆江浙。几个沿海的州府,县令知府也彻底成了摆设。民政军事,全成了东北军的。
至于朝廷训练的那些新军,随着东北军的进入,很多都选择了当逃兵,加入东北军成立的部队当中。
这样一来,江淅差不多成了东北军的后花园。这也意味着,东北军在东南终于有了稳固的后方基地。而岛国呢?他们在宝岛,却成了孤悬的飞地一般,局势危矣!
☆、第二百三十一章 国战开启
穿越到清朝的刘兴华,越到后期越能感受到,他所引起的蝴蝶效应,已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力。很多历史都被改变,让他也开始思考,脑中那些有关历史的资料是否有效。
抛开历史已经因他到来而改变,刘兴华也同样明白。不管历史怎么改变,清廷灭亡的命运已然注定。而他要做的,就是力挽狂澜替百姓撑起头顶的一片天。
面对岛国方面穷兵黩武的备战,那怕刘兴华不喜欢军备竞赛,却清楚这个时候容不得他不战。包括锦州船厂再内,全部停止民船制造,主攻军舰的生产。
包括新建的江南建船厂,一样始终未停止过造船之事。清廷开设在马尾的船厂,几乎被刘兴华打包般,全部搬到了上海开设的造船厂。
三个大型的造船厂同时开工,给东南舰队以及旅顺的舰队,提供一艘艘的主战军舰。至于岛国方面,同样没敢停歇,不断加入对海军跟陆军的投入。
对岛国而言,接下来与东北军的对战。就算清剿不了东北军的陆军,也必须将东北军的海军彻底打残,催毁东北军的造船厂,让其彻底失去制海权。
至于半岛屯集的陆军,岛国方面同样加大投入,将与东北军接壤的防御阵地,全部修建成坚固的防御堡垒。那怕东北军有重炮装甲,想短时间攻破也不太可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