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行心里一边骂着葛奇祚,一边暗自思索着该如何应对葛奇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不会抢夺了自己的光彩。现在,杨明身边的文臣除了张有财和兰良善以及归崇春之外,就属他最地位尊崇,将来若果真到那么一天至少也能在九卿之上,可如今多了葛奇祚,只怕事情有些难以预料。
也许是葛奇祚曾经是商道行的上司又曾经堵过他的仕途之路,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商道行总是与葛奇祚不对付。
然而,就在商道行整日间都在担忧葛奇祚会不会又压过他一头时,杨明就突然罢黜了他的分守道之职,倒让他吓得是惊慌失措,忙十分委屈地找到杨明,希望杨明可以指出他有些哪些地方干得不够好或者有些哪些地方让杨明不满意,而让杨明弃用他。
“商大人想多了,本公子不让你当分巡道,不是因为你办事不力,而是因为你办事很得力,本公子才决定往你身上多加些担子,而且,说来这分巡道其实不过是按察使特派到一些州府的佥事,实则是负责邢名与治安等事,有些不适合你,你商大人应该为我汉家军多做些事,不应该只是一个分巡道”,杨明说道。
商道行听此不由得松了口气,但心里仍有些不安,他虽然看不惯葛奇祚虚伪好名但其实他也是一追名逐利之人,只不过同任何一个人一样,都是看得见别人的缺点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商大人也瞧出来了,虽然我们设立了知府县令,但在行政方面却没有一个统筹安排的中央机构,也没有明确的统属关系,造成一些事有多个人管,而一个人又管了多种事,从而使管理混乱且效率极低,这与我精兵简政的想法很不相符,所以我想让商大人先拟一个关于如何设立中央机构的草纲出来”。
杨明自知汉家军现在占据的不再是一个村落,一个小县城那么简易管理,而要治理两个府和十三个县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而这商道行这些日子来最擅长的就是订立规矩与制度,所以杨明才让他来筹划此事,商道行虽然没怎么听懂杨明的意思,但也知道杨明这是要设内阁六部的意思,而且还让自己来筹划就说明是有意让自己成为首脑人物,顿时心中大喜,忙应承下来。
第九十二章 站在百姓这边
明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已经趋于完善,所以,商道行要完成杨明所交代的任务也并不太难,只需依照明朝现有政治制度设立一个协调各类政务的内阁机关和分管各类政务的六部以及起着监察等作用的相关机构等即可。
但思虑到现在就建立内阁六部,似乎太过早了些,而且也太过招摇,毕竟建立内阁六部实质上就相当于另立中央了,和称王建元也没什么差别,而且还会引起朝廷还有李自成的注意。
所以,杨明没有听从商道行直接就设立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的意见,而是先设立内阁学士之职,下分六科,即吏、礼、户、兵、刑、工六科,且每科分一个都给事中与两个给事中,以总领该科事务。除此之外,还增设一都察院,以监察百官。
然而,一旦确立了中央机构,分守道和分巡道的职权就与六科发生了重叠,因而杨明索性就将这两个职位撤掉。
由此一来,夔州就基本上就确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杨明自然是最高的决策者,其中,内阁协助其处理各种政务,参谋部协助其处理各种军务,秘书处则负责整理与分析各类军政事务。
而六科则分别管理各类政务,都察院则负责监察百官,宪兵营则负责纠察军队违纪违法之事,顺便还负责警卫与缉拿。锦衣使者则建立在司法之外,是杨明控制军队、官员等的最后屏障。
“内阁学士自然是你商大人莫属,六科之中,吏科也可由你来兼任都给事中,这下你可满意了吧,这内阁学士就可就相当于首辅,吏科都给事中也相当于吏部尚书,我把这两个要职都给了你,你可得给我好好办事”,杨明正说着,商道行就激动不已地躬身行礼道:“请公子放心,下官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那就好,这礼科可交给讲武堂的司业吕浪,户科就让张有财去打理,对于刑科和都察院就让兰良善兼着,毕竟他还掌握着警卫团,比较熟悉治安与刑侦类事务;兵科嘛,我记得原奉节县县令罗丰杰当初在四川巡抚陈士奇调遣官军围剿本公子的汉家军时,就属他奉节县筹集的粮草最多,看来也是一干吏,就让他当兵科都给事中。”
见杨明要用罗丰杰,商道行立即就变了脸色,但又不敢否决杨明的意愿,只得强忍住不快,说道:“公子让兰大人掌管刑科与都察院是明智之举,但这样一来,绥定知府就空缺了,还有,下官觉得兵科不应该轻易交于他人,毕竟这关系到汉家军。”
“不妨,这兵科不过是负责粮草调运与伤亡兵员及其家属的抚恤工作等,不会对汉家军起到多大的牵制作用,绥定知府就让原东乡县的税课大使公孙炎担任”,杨明说道。
商道行见杨明执意要用罗丰杰也只好认了,便又问道:“那工科呢?”
“葛奇祚现在不是正忙着给城外的流民搭建房舍吗,干脆就把工科交给他,现在许多水利、房屋、桥梁都需要修缮,够他忙的”。
一听杨明还要重用葛奇祚,商道行的心理自然是不高兴的,不过一想到至少自己职位比葛奇祚高也就没多说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