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巡抚也是个文官,陈燮上任不先处理文官的关系,先拿武将开刀,这让文官们又惊又喜。惊的是,陈巡抚真是够麻利的,上任就得拿人折腾。喜的,好像说了山东一切照旧。要说这话,说的也太直白了,搞的大家都觉得很生硬。文官们都觉得,陈燮也太不含蓄了。终究是个武夫的出身啊,就算文采好,跟一帮丘八‘混’的久了,脾‘性’被污。
大明的文官,要说太平时节,真是很爽的。基本没啥事情可做,每年忙的时候,就是两税,别的时候基本没啥事情。‘交’代下去,然后等结果就是了。明朝的文官,都飘在上面,基层的权利,都在胥吏和缙绅之手。官员就是联络地方,监督胥吏,上通下达。真正要说做事情,其实也有事情做,关键这些事情,你不做,也没人说你什么。你去做了,反而容易犯错。正所谓,不做不犯错,少做少犯错,不做不犯错。
官场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既然如此,那谁还去卖力做事呢?
陈燮这个巡抚上任,带来的可都是百战之师,进了济南,两个甲字营先给济南的防务接了过来,山东兵回去呆着吧,好好休息。这事情,刘泽清不是不知道,以前他跟登州营关系还可以,打死都想不到陈老爷摇身一变,当上了中丞大人。这事情怎么说的,明天该怎么办?回去之后,刘泽清心里跟几十只猫在挠似得,坐立不安的。
想来想去,决定连夜求见中丞大人,他也不带什么礼物了。陈燮不差这个,刘泽清要为自己的小命留一条退路,不然陈燮要较真了,随便挑点错,能让他死一百次。一个武将,说真的,死了不就死了么?没人会出来替他说话,就算京师里兵部的官员,收了他的银子,给他推上总兵一职,就算是银货两清了。人家没必要为他得罪陈燮不是?
陈燮正在后院‘摸’着下巴看月亮,原本在行辕里的丫鬟下人,全都被打发一些安家银子走人了。联合商号早有安排,陈燮进驻之前,都安顿好了。从登州来的应娘,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影子的人,还有不少下人,都是陈燮用的很顺手的那些。,
第三百七十六章 远谋
明朝的军事体系有两个,一个是朱元璋搞出来的卫所制度,其成员都是所谓的军户。后来卫所制度烂掉了,打仗指望不上,形同虚设。搞笑的是,这个制度既然都不能发挥正面作用了,居然一直保留了下来。甚至都每人去碰一下,原因何在,很简单,利益。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明朝中央政府不敢去碰。张居正的改革很强硬吧?实际上他的改革,还是在土地上以及监督官员工作效率上打转转,别的根本就没去碰。仅仅是小范围的改革,明朝的财政状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明朝不缺银子,社会财富积淀深厚。
另一个军队体系就是募兵制度,这一制度开端于正统末年。比较出名的就是戚家军了。
两种平行的军事制度存在,是明朝军事制度的一个特色。就这还没算京军。
所以,明朝的军和兵,是两个概念。军是军户,兵是募兵,千万不要搞混咯。
如果是让陈燮出任山东巡抚是一种信任,那么让陈燮兼任漕运总督,就不是信任那么简单了。这是朱由检对陈燮掏心掏肺的一个具体表现。漕运在明朝再怎么重要都不过分。永乐迁都北京之后,每年经运河往京师的东南米数百万石。这是明朝的一条大动脉。
换成明朝的任何一个时期,这种事情都不会发生,哪个皇帝都不会这么干。但是崇祯就这么干了,就像他信任袁崇焕那种程度还要高出很多的来信任陈燮。不过陈燮和袁崇焕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一个喜欢忽悠皇帝。一个是用事实说话。傻子都能看出来两者的区别。也不能说袁崇焕无能,只不过此人言过其实,好为大言。行动跟不上嘴快。
陈燮先拿军队下手,无非是迎合上意。同时也是一个必然。先解决山东军队的问题,没有后顾之忧,下一步才是运河的问题。
刘泽清是个聪明人,如果不是聪明人,那就只能做一个死人。山东不是登州,陈巡抚不是陈大使。登州那一套是陈燮实力不足时的不得已采取的温和手段,见效太慢。现在的陈燮,已经具备了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实力。至于说到隐患。吃饭都有噎死的。
听到韩山汇报,刘泽清连夜求见,陈燮露出微笑的表情。点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刘泽清在两名近卫的看守下,小心翼翼的来到后院,陈燮在庭院里喝茶上月亮。刘泽清二话不说,跪在五步之外,口称:“末将刘泽清,求中丞大人给条活路走。”
这就是聪明人,知道自己没得选择,放弃一切侥幸心理。陈燮没有看他。用手指敲了敲茶几,边上伺候的应娘捧着一叠黑材料,来到刘泽清面前。轻轻的放在地上。
刘泽清打开一个本子,看了一眼就浑身软绵绵的往地上趴着,心里的最后一点侥幸都没了。哀求道:“中丞饶命!”陈燮站起身来,走到刘泽清跟前,居高临下淡淡道:“这样的本子,我手里有几十本。大家以前关系都还不错,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就是有余地了,刘泽清毫不犹豫道:“末将惟命是从。但请中丞示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断刃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