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这般说,心中着实希望杜如晦能帮忙,但杜如晦闻言之后,却是呵呵一笑,道:“既然是这样,克明就不打扰了。如果玄龄兄办完了事情,不妨来寒舍一聚,你我兄弟毕竟两年不见了。”
杜如晦说着,已经迈步走进了书院,身影很快消失在房玄龄的视线中。房玄龄张大了嘴巴,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来。盛彦师在不远处冷笑了一声。房玄龄回过神来,叹息了一声,后退几步,看着书院上方,那一块门匾:天府书院。
“故人已经飞黄腾达,你的心中一定不是滋味吧?”盛彦师冷冷地说道。
房玄龄瞧了盛彦师一眼,并没有说话,而是朝前走去。两人毫无目的地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少时辰,日头渐渐西斜,这时,又发现了一个熟人。
那人同样一身官袍,虽然看样子只是七品的小官,但脸上却带着笑意,此时正与一个年轻的男子说着什么。由于离得远,他听的不是很清楚。
这两人正是长孙无忌和杨侑,两人正在商谈着律法的事情,正是商讨得激烈的时候。长孙无忌认为,在乱世中,应该将刑法放松,这样,百姓本来紧张的一颗心才能放下。
而杨侑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乱世必须用重典。因为在乱世中,基本没有什么道德可言,就拿演义中,被封为南阳王的朱粲来说,此人被无比神话,成为了正义的化身,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吃人不眨眼的魔头。
正因为乱世之中,没有道德可言,百姓丧失了基本的伦理道德,因此,需要用重典来制约他们。有了法律的制约,至少这些人不敢如此的嚣张,做出坏事。
两人商讨着,越来越激烈,谁也说服不了谁。
房玄龄眼睛一亮,不管怎样,长孙无忌曾经为大唐效力,恐怕他会帮助自己吧?想到此,房玄龄快步走了上去,拦住了长孙无忌的去路,道:“无忌,想不到能在这里见到你。”
长孙无忌一愣,而杨侑微微皱眉,四周的护卫差点就要动手,杨侑轻轻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玄龄兄,你怎么到了成都?”长孙无忌问道,旋即他想起了一事,摇摇头,道:“不用说了,我已经明白了,一定是李渊派你来的吧?”
房玄龄苦笑一声,短短两个月,长孙无忌就从大唐的臣子变成了大隋的臣子,这个变化,还真是让人惊讶啊。尽管房玄龄已经看出了大隋的优势,但他一日为唐臣,终生为唐臣,他的生命,必将献给秦王。
“无忌,借一步说话。”房玄龄说着,长孙无忌既然能在成都做官,想必有自己的门路,或许能见到大隋陛下也不一定。如果他能为自己说话,能早一点见到大隋陛下,救回齐王,那便是大功一件。
长孙无忌略略沉吟,道:“玄龄兄,不如去寒舍一聚,再详细说说吧!”
房玄龄当即大喜,道:“多谢无忌,玄龄感激不尽!”
“你我毕竟是朋友,何必言谢?”长孙无忌说道,看了一眼杨侑,笑道:“易公子,不介意带上一个朋友吧?”
杨侑微微一笑,道:“不介意。”
第二十八章 试探
杨侑说着不介意的时候,目光扫过了盛彦师,对于盛彦师,杨侑的印象太深了。若不是此人率先以澄城投降,即使李世民攻破了龙门渡,杨侑仍然有机会守住关中。如果当初能守住关中,杨侑相信,平定天下的时机,至少会缩短一年。
可惜,此人不仅投降,还带动了萧造等人投降,使得大兴城的屏障尽失,大好的局面就此丧失,使得杨侑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精力应付东西两面的劲敌。
撤出大兴城事非得已,而这一切,有着盛彦师的功劳。想到此,杨侑微微一摇头。长孙无忌呵呵一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三人西行而去,盛彦师走了两步,见房玄龄没有介绍自己的意思,而长孙无忌那厮看见自己,假装没有看见,让他十分愤怒。盛彦师冷哼了一声,转身而行,朝着鸿胪寺走去,心中却是腹诽不已。
杨侑、长孙无忌、房玄龄三人同步而行,房玄龄看见杨侑身材高大,走起路来腰挺背直,自有一股风度,不由问道:“无忌,这位公子是?”
“这位公子是我的恩人,若没有了易公子,恐怕我至今仍在迷茫之中。”长孙无忌说道。
房玄龄忙拱拱手,道:“玄龄见过易公子。”
杨侑呵呵一笑,依旧束手,缓步向前,道:“玄龄不必多礼,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房玄龄眼珠一转,心想这位易公子神通广大,能为长孙无忌谋得一官半职,说不定能帮上大忙。当即脸上堆着笑意,对杨侑十分奉承。杨侑也不在意,和他随意说着,小半个时辰后,三人就到了长孙无忌家中。
长孙无忌的家并不大,只有几间小屋,一个院子,自然与在长安的府邸大不相同。房玄龄一踏进屋子里,就吃了一惊,是什么原因让长孙无忌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来成都做一个小官?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道:“寒舍简陋,还望两位见谅。”
房玄龄连声说不敢,三人按主宾坐下,不过杨侑坐的却是上首,这主要是长孙无忌对他感激的缘故了。坐下之后,一名女子走上来献上茶水,她不时地用目光看着杨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