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将军与杨侑小儿有杀兄杀弟之仇,还望太子收纳。”柴绍说道。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建成刚刚折损了两名战将,自然希望有更多的人投靠,这样才能弥补他的损失。“我能得薛将军帮助,实乃如虎添翼。”李建成急忙说道。
这时,柴绍和李秀宁走到了一边,两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都泪流满面。忽然,柴绍低声哭了起来,李秀宁连连安慰着他。李建成凝神一听,却是柴绍竟然将多年的秘密吐露了出来,虽然在这个时候有些不合适,但李建成还是松了一口气。
那边两人说着,薛万钧却是一抱拳,低声道:“太子,如今鲜虞城已经被攻破,秦王和诸将各奔东西,我和驸马朝着东方而行,好不容易这才杀出重围,如今想来,恐怕鲜虞城早就被破了。”
李建成身子一晃,尽管从李秀宁的口中猜到了一些,李建成的心中也有了一定准备,但当这句话从薛万钧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李建成还是觉得天仿佛塌了。
“太子,卑职妄言,以如今局势来看,太子若是北上,就会落入隋军的圈套。”薛万钧说道。
“不错。”这时李秀宁也走了过来,她的脸上虽然已经被擦得干干净净,但仍然能看出刚哭过。李秀宁是坚强的,哭过之后,她知道如今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李建成闻言凝目思考,正如薛万钧所说,在鲜虞城已经城破的情况下,继续北上显然是不利的。而停留在此地,甚至进驻隋昌城也是极为不利的。该怎么办?李建成一时之间有些犹豫不决。
李秀宁这时缓缓开口,道:“大哥,小妹有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李建成认真地问道。
李秀宁低声说着,李建成慢慢抬起头,瞪大了眼睛看着平阳公主,觉得这个计划太过于冒险。在李世民已经兵败的情况下,河北对于大唐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了。尽管在他的心中,仍然在想着能扭转乾坤,但很显然,继续在河北纠缠下去,对大唐是极为不利的。别的不说,仅仅是粮食,就运输不便。
李建成死死这的时候,薛万钧在一旁开口了,“太子,卑职倒是觉得平阳公主的计划可行。”
第九十八章 杨侑失算了
薛万钧这么一开口,李建成凝视着他,道:“薛将军,你赞成平阳的意见?”
薛万钧点着头,道:“太子,水无常势,杨侑用兵,常常出其不意。卑职以为,在如今的情况下,杨侑一定会帅兵南下。此人一向谨慎,恐怕伏击他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是东进才有效果。如今河间、信都乃至于清河兵力空虚,若是能一股而下,局面就会大大不同。”
李秀宁也道:“大哥,杨侑一定以为我军会在隋昌县停留,不如假意率兵进驻隋昌县,以五百士兵留守,广插太子大旗,一定能将杨侑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李建成颇为踌躇,这个计划是可行,可是却变成了深入河北腹地,若是成功,固然收获颇大,但一旦被隋军堵住太行山要隘,然后逐步围歼,李建成几乎无路可逃。
李建成踌躇了半响,还是摇摇头,道:“这个计划要过于冒险,我不能让你们去冒险,更不能两万战士去冒险。”
李秀宁叹息一声,道:“大哥,这可是争夺河北的最后机会,一旦大军撤出河北,日后想要再进入河北,恐怕会更加困难。”
李建成闭目,李秀宁说的他何尝不懂,大唐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将关中的军队抽调了四万,目的就是想要趁着杨侑远征高句丽的时候,趁机拿下河北。可是,上天是如此弄人,大唐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李建成一点都不甘心啊。
他在冬日里,带着大军穿越了并州,穿越了巍巍太行山,一路艰辛,最后只得这个结果,换做是谁都觉得难以接受。可是,李建成也十分清楚,如果他不撤退,这一战获胜的希望太过于渺茫,李建成不愿意将两万士兵葬身河北。
最终,李建成力排众议,做出了最为符合大唐利益的决定。他迅速派人占据了隋昌城,按照李秀宁所说,将大唐军旗插满了城头,但随后,他趁着特色,带着人沿着木刀沟和大沙河之间的丘陵快速朝着恒山郡奔去。
此时,杨侑并未察觉到李建成已经改变了策略,在攻取了鲜虞城之后,大军也有些疲倦。休息了一日,大军整装待发,丘行恭匆匆而来,说罗士信回来了。
罗士信是在清晨时分赶到的,他拜见了杨侑之后,立刻将战事禀告了杨侑。杨侑听了,颇为兴奋,李建成被截粮草,兵粮必然不足。那么接下来,他就会有两个选择。一是留在隋昌县一带,静观局势变化;二是迅速回转恒山郡,保存实力。
杨侑猜想李建成会选择前者,因为就目前而言,李建成应该还不知道鲜虞的战局,同时他兴兵远来,若是不战就退回恒山郡,岂不是让人笑话。杨侑信心满满,却不料李建成在审时度势之后,真的选择了退却。
杨侑接到消息之后,立刻率兵南下。在南下途中,罗士信听裴行俨说秦叔宝之事,心中不免感慨。从秦叔宝投靠伪唐的那一刻起,双方的命运就截然不同了。
罗士信在感慨的同时,只余下了深深的惋惜,以秦叔宝的勇猛,至少能封侯拜爵,可是,他投错了主人,最终剩下的,是马革裹尸还。这究竟是武者的不幸,还是武者的荣耀呢?罗士信一时之间,陷入了迷惑之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