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父子算是达成了共识,李渊将温大雅写的书信交给了太子,李建成仔细地看着,忽然指着一处,询问着父亲。因为在书信里,温大雅提到了李密也派出了使者。这个消息,李渊曾经解读过,但他有些猜不透李密的想法。
李建成却想得比较深远,他觉得,李密是不是想要和王世充和解?毕竟,如今李靖北上,杨侑占据了河北,对山东的李密已经形成了夹击之势。如今李密最大的敌人不是王世充,而是杨侑。
李建成认为,李密应该是想要和王世充化解双方的仇恨,甚至,有结盟的企图。李渊听李建成这么一说,也觉得有一些可能。李密和王世充结盟,这对于大唐来说,反而是好事,反隋同盟建立,是符合众人的利益的。
想到此,李渊让李建成速速查清楚此事,李建成点头答应,站起身来,施礼退出。李渊想了想,写了一封书信,让人赶往并州,转交给李世民,李渊在信中叮嘱,这一次,一定要小心谨慎。吃一堑,长一智,他希望李世民能尽快成长起来。
而李建成回到东宫,迅速召集了部下,让他们想办法一定要弄清楚李密的真正目的,这样,大唐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李密真的想要与王世充结盟,李建成不介意做一次中间人,团结一切反隋的力量,全力遏制逆隋的发展,这才符合大唐的利益,符合李建成的利益。
众人听见李建成的叮嘱,纷纷表示,一定尽快查清事情的真相,不久,众人退去,李建成强撑着身子,进入书房,开始批阅这段日子积攒下来的折子。
第十四章 李靖的计划
“陛下,伪唐与伪郑等势力似乎有同流合污的趋势。”书房里,在分析了近日的情况之后,杜如晦说道。
对于杜如晦的看法,凌敬、宋正本也表示赞同,李渊派出温大雅,很明显有这样的企图,不然为何显得如此神秘?再说,李渊为了夺得天下,突厥都可以勾结,区区一个王世充,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关键在于王世充的选择,论实力,王世充比不上李渊,无论是地盘、经济的潜力、人口的多寡,他都比李渊稍逊很多,而王世充曾经吃过一次亏,他会答应李渊的同盟要求吗?
杨侑想着,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可是杨侑认为,就算王世充和李渊结盟,他们也是貌合神离。
凌敬进言,是否可以破坏他们的结盟,这个提议刚刚说出来,杜如晦还没有开口,独孤武师再度传来一个消息,李密那边,竟然也派人去了洛阳。谁都知道李密和王世充关系非常恶劣,他能派人去洛阳,已经非常不寻常。
众人议论纷纷,一致认为不能让这三股势力结盟,一旦他们达成一致,威胁是巨大的。或许,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仍然会勾心斗角,但只要他们在军事上保持一致,对于大隋,就是极为不好的消息。
杨侑踱步,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他们达成一致,李渊可以出兵陇西或者河北;李密可以南下两淮;王世充可以出兵荆襄,大隋四面战火,在那样的情况下,谁也说不准会怎样。杨侑立刻决定,让独孤武师赶往洛阳,发动洛阳的锦衣卫,破坏三方的联盟。
独孤武师知道此事重大,立刻告辞。会议陷入短暂的沉默中,杜如晦想了想,道:“陛下,三方结盟,事态严重,微臣建议立刻带兵南下,扬威大河岸边,同时也是一种警告。”
杨侑想了片刻,摇摇头否决了,他看向了窦建德,道:“夏王,招揽徐元朗,你认为派何人为佳?”
杨侑话音刚落,宋正本拱拱手,道:“陛下,微臣愿意赶往高密,说服徐元朗。”
窦建德捋了捋胡须,道:“陛下,就让宋先生去,必定可马到功成。”
杨侑颔首,道:“既然宋爱卿愿意前去,朕就准了。稍后朕写一封信,你带过去。”
宋正本带着了书信,他乔装成一个书生,走平原,过渤海,然后从北海郡抵达高密。杨侑回到夏王府,显得心事重重。李密居然会放下面子,派人去洛阳,实际上和杨侑的想法差不多,那就是结盟。
虽然他们结盟之后未必齐心,但也有一定威胁,这是杨侑所不愿意去面对的。各地都在建设,恢复经济,杨侑不希望将战火燃烧到大隋的每一寸土地上。这时,窦红线慢慢走到他的身后,伸出手,为他揉着双肩。
这些日子,窦红线也知道杨侑非常辛苦,所以她没有太多怨言,看见情郎心事重重的样子,她也不多话,只是替他按摩着。
半响,杨侑开口,道:“红线,你说突厥人会什么时候南下?”
窦红线一愣,想不到杨侑居然会和她说这个事情,她摇摇头,道:“或许一个月后吧。”
“一个月。”杨侑慢慢站起身来,那便是四月,北方再有积雪,肯定都化了,突厥铁骑,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而杨侑也不愿意对突厥示弱,这就造成了杨侑会与突利小可汗打一仗。只有狠狠地教训了突利,突厥才会老实,就像当年文帝一样,打的突厥人闻风丧胆。
文帝当年是刚柔并济,在武力取胜的同时,采取支持小可汗,分化大可汗,这才将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杨侑眯起了眼睛,心中想着,一个计划慢慢升起,但是,他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一个能说会道,颇能察言观色,胆气冲云霄之人,可是纵观河北群豪,他暂时找不到这样的一个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