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怀恩心中猜测着,但看到李渊还算镇定的表情,独孤怀恩不由摇摇头,看来自己是多想了,如果太原丢了,恐怕他早就暴跳如雷了吧?嗯,最大的可能是定杨军正在赶往太原城,又或者准备攻打太原城。
就在独孤怀恩想着的时候,李渊又道:“太原城还有三万兵马,定杨军只有两万,他们不足为虑。”
刘文静趁着李渊喝水润喉的时候,插嘴道:“陛下,可是担心突厥人?”
李渊点点头,道:“不错,突厥人历来和大唐站在一起,并肩抗敌,可是这一次,却派了五千突厥兵随同刘武周南下,朕想,他们一定达成了什么协议。”
这才是最可怕的,刘武周只有马邑、雁门等苦寒之地,兵马不足,粮草不足,是很难与大唐对抗的,所以他出兵南下,只有两万,单论兵马的多少,在隋末群雄之中,恐怕是最少的一位。
刘武周虽然兵马不多,但突厥人却出兵五千,这表示突厥人在支持刘武周,而且这种支持,是明面上的支持,远远比当初突厥人支持他李渊要给力得多。这种不遗余力的支持,是不是证明突厥人抛弃了与大唐的同盟,转而与刘武周勾结在一起?
如果真的是这样,恐怕大唐就会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要知道,在关北,由于郭子和已经投靠了大唐,使得大唐与突厥人接壤,他们可以直接攻打大唐的土地!进而以铁骑冲击关中!
夹在各大势力之间,四面树敌,这是李渊不想的,也是大唐群臣所不愿的。
裴寂缓缓开口,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要派兵支援太原,同时,派出使者去突厥,了解一下突厥人是什么意思。”
刘文静很是赞同裴寂的意见,只不过,凡是裴寂的意见,他刘文静一定会选择反对,他当即冷笑一声,道:“突厥人还能是什么态度?这些野蛮人毫无信义,不过是想要捞一笔罢了。”
刘文静冷冰冰的话让裴寂有些拉不下脸面,他冷哼一声,不再去看刘文静。群臣默然,他们都知道裴寂与刘文静不对付,而裴寂与陛下关系很好,两人常常抵足而眠;至于刘文静,与秦王李世民的关系很好。
群臣不是傻子,如果这个时候表态,就会牵扯到皇室,于是都闭口不言。
李渊咳嗽一声,对于裴寂和刘文静之争,他早就知道,他还曾经一度劝说裴寂,不要与刘文静斗气。裴寂听从了他的意见,但刘文静似乎火气很大,让李渊也心生不满。
不过李渊仍然没有表现出来,毕竟刘文静是太原首义之臣,如果因为这些小事对刘文静做出处罚的话,让其他臣子怎么想?所以李渊一直在忍耐。
这时,太子李建成说道:“陛下,臣推举温侍郎出使突厥,探听突厥人的意思。”
李建成说的是温大有,如今官居中书侍郎。温家三兄弟都是并州祁县人,温大雅是哥哥,如今在罗艺帐下的温大临是老二,至今温大有则是老三。此人口才极好,又有胆色,应该可以胜任。
李渊点点头,道:“既然是太子推荐,就让此人出使突厥,只要不割地,多给突厥人一些金银也无妨!”
温大有站起身来,躬身道:“臣定当不辱使命!”
李渊站直了身子,裴寂说的两个办法,一是联络突厥人,探听他们的虚实,第二便是准备出兵援助太原。第一件事已经有了人选,接下来便是第二件事情了。
何人带兵是一个关键。此时,李渊已经对族人带兵产生了动摇,次子带兵失败,堂弟带兵出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关拢贵族对他重用李氏族人非常不满。就在等待群臣赶来的时间里,李渊已经决定改用非李氏族人的大臣。
而这个大臣,必须要忠心可靠,不然兵权落入有心人之手,那就大大不妙了。李渊目光在众人身上凝视,究竟选谁比较合适呢?
刘文静拱拱手,道:“陛下,臣推荐秦王带兵,支援太原。”
独孤怀恩和李世民不约而同抬起头瞟了刘文静一眼,但都没有说话。
李渊默然不语,他从独孤怀恩的表情就已经明白了,今天关拢贵族,比如韦氏、张氏等等小贵族没有来,但独孤怀恩已经代表着他们的态度。
裴寂看到独孤怀恩想要说话的样子,急忙开口,道:“臣不才,愿学那毛遂自荐,领兵去退定杨军,剿灭刘武周!”
李渊眯起了眼睛,他看到独孤怀恩又闭上了嘴,不由心中大悦。他又瞟了一眼刘文静,心中做出了决定。裴寂是他的心腹,如果是他带兵,至少就忠心度来说,肯定没有问题。
而且裴寂与他关系较好,官位和爵位却高,李渊也知道有的人心中不满,反正马邑的刘武周兵马不多,压力不大,太原的兵力就占优了,太原一战,肯定没有问题。
“很好,那就辛苦裴爱卿了,朕封你为并州招讨使,河中一地的兵马任由你调动!”河中,便是河东郡、绛郡等地,大致是鼠雀谷以南的地区。
如今长安兵马不多,绝对不能再外调,不然京师空虚,所以,这一次支援太原,只能从河中调集兵马。
裴寂领命,心中高兴万分,他得意洋洋地看了刘文静一眼,刘文静眼中怨毒的凶光一闪而过。
“如今四处兵戈,天下未定,朕决定等春耕结束之后,在关中和河中招募兵丁,诸位以为如何?”李渊又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