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太原城土豪薛深见唐军大势已去,带着家丁趁乱杀散了城东的唐军守兵,打开了城门,投靠了定杨军。宋金刚抓住战机,迅速杀进太原城,随着定杨军大批入城,司马刘德威只能领着剩下的那些老弱残兵乖乖地缴械投降,不再做无谓的抵抗,宇文歆也落入了定杨军之手。
不到两个时辰,定杨军完全控制了太原城,宋金刚、刘武周骑在战马之上,脸上露出笑容,得意洋洋地跨入了太原城。尉迟敬德、寻相等人紧随其后。
薛深带着族人来见,刘武周对薛深的大功大加赞赏,并让他守卫太原城。太原城陷落,城中的大族王氏也选择了投降,家主王润献出五千石粮食,以取悦刘武周,换取了家族的平安。
在太原王氏的带领下,其他土豪也纷纷献粮,刘武周总计收获一万五千石粮食,而同时,太原城作为李唐的龙兴之地,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足足有三十万石之多,极大地满足了定杨军的粮食需求。
占领太原之后,宋金刚迅速派兵,准备夺取西河郡的平遥、介休、隰县,掌控南下要地,然后夺取整个河东,作为争霸天下之资。
一日之间,并州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此时,河北刘黑闼也将粮秣准备完毕,就要攻打幽州。
幽州城内,温大临正在书房内读书,但他显然心事重重,书拿在手上,看了几段,又放在案几上,沉吟片刻之后,又拿起书籍,看了几段,又放下。如此重复,已经有半个时辰了。
他心中十分忧虑,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如今的形势如何?
李唐占据关中、河东,隋军占据巴蜀,萧梁则在荆襄,洛阳朝廷和瓦岗李密在中原混战不休。这些都比较远,暂时不能影响幽州,可是,几乎要统一河北的窦建德已经对幽州发动了进攻,虽然罗艺一度击退了他们,但却有更为严峻的情况摆在眼前。在幽州东边的渔阳郡,是高开道的十几万精兵。
高开道本来是豆子亢格谦的部下,格谦被杨义臣帅大军围剿,旋即身死,余部皆散,高开道是其中之一,他率部沿着渤海、河间郡北上,假意投靠了僧人高昙晟,随后将其斩杀,在渔阳郡站稳了脚跟,自称燕王。在假子张金树的帮助下,高开道迅速发展,如今已经拥兵十几万,实力强大。
对于高开道来说,幽州也是一只拦路虎,必须要攻取幽州,取得幽州的粮秣、兵甲。
因此,幽州的情况实际上很是严峻,塞外就不提了,至少要面对窦建德和高开道的侵袭,都是大敌。
如果说,幽州是富裕之地,就算有强敌也可以持续不断生产,保证军需,偏偏此时的幽州尚未开发,多处是苦寒之地,农耕不多,且粮食产量不高。比如说上谷郡就是以游牧为主,上谷郡的骑兵天下闻名。
罗艺能够养活部下十几万,靠的是积蓄。当年杨广征伐辽东,幽州是前线,因此囤积了大量的粮食、铠甲,罗艺靠的就是大隋留下的丰厚底子。
可是,再高的金山也有挖完的一天,再多的粮食也有吃尽的时候。幽州的收入实际是入不敷出,温大临计算过,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极限是三年。
这不包括幽州出现战事,不管是攻打别人还是被别人攻打,都会加速粮食的消耗。也不包括其他突发情况,比如说冬天雪灾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夏天河水泛滥影响收成,或者是大量的流民涌入等等。
三年,如果罗艺还守在幽州不出,三年后就算旁人不来攻打他,他也会因为粮食耗尽而崩溃。温大临已经接到了消息,河北又在厉兵栗马,传言说是又要攻打幽州。
其实温大临并不看好罗艺,罗艺可以是一个帅才,勉勉强强也可以治理一方,可是,罗艺并不是雄主,没有雄才大略,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发现罗艺只是想趁着乱世夺取一些土地,谋取一些利益罢了,并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
这也就是说,罗艺只是自保之人,早晚必定投靠他人。只是如今天下未定,还在犹豫罢了。
幽州只是温大临的暂居之地,他知道他的兄长和弟弟在李唐,为李渊效力,温大临也曾经考虑过投奔李唐,但是,由于他的家人都在幽州,罗艺对他看管很严,所以温大临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是,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温大临的心中没有底。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门外,管家说道:“老爷,有人求见!“
“是什么人?”温大临问道。
管家道:“他不肯说,只是给了我一块玉佩。”
“玉佩?”温大临有些疑惑:“拿进来我看看。”
管家进来,手中递过一块玉佩,温大临接过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站了起来,“他在那里?”
“就在侧门!”管家回答。
温大临站起身来,朝着门外奔去,管家一愣,老爷为何这么激动?
温大临跑了出去,直奔侧门,他匆匆拉开门栓,就见门外一人正抬起头,笑着看着自己。
“大哥!”温大临跨上一步,抓住了大哥的手,旋即,他左右看了一眼,四周无人,他急忙将大哥请进门,然后关上了侧门。
温大临口中大哥正是温大雅,他离开了乐寿之后,便直奔幽州。乐寿离幽州不过百里,温大雅花费了三日的时间,赶到了幽州,而此时,刘黑闼还在准备粮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