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在思考的时候,杨侑也在思考:“杜爱卿,你认为如果李大亮出兵,他会怎么走?”
从武关南下,自然是沿着丹水南下,最为快捷,而且也很省力。不过,由于沿着丹水南下,在抵达均阳城之前,先要经过已经被大隋掌控的丹水城、南乡城。
杜如晦略略沉思,道:“陛下,臣认为唐军会走水路!”
“何以见得?”杨侑询问。
“陛下,唐军在武关有数千人,由于丹水广阔,他们拥有一定的船只,甚至可能有小型的艨艟战舰,沿着丹水南下,是最为方便的道路。而且,李大亮既然要出兵,臣想唐军必然做好了准备,知道淅阳郡的情况。如今丹水兵力只有一千,而且战舰不多,是根本无法挡住他们的。”
杜如晦说了一连串的话之后,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南乡县也是如此,他们根本无法挡住唐军南下!”
杨侑注意到了杜如晦的用词,他笑着问道:“杜爱卿,你认为李大亮的目的是为了营救被困在均阳城的赵慈景?”
杜如晦点点头,道:“臣只是觉得有可能,毕竟淅阳郡大雨,上洛郡也有大雨,而且上洛郡的道路并不好走,行军不便,军粮运输更是不便。”
“唐军想要开战,在这个时候,一点都不合适。所以,臣认为李渊只是为了想要救女婿而已。”
杜如晦的分析还算靠谱,在指示得到简单的信息的情况下,仍然将李渊的心思猜了个**不离十。李渊迫于爱女的压力,不得不让武关守将李大亮出击,营救赵慈景。
杜如晦的这番话让杨侑觉得比较有可能,因为此时唐军在并州有战事没有解决,贸然在淅阳郡与隋军开战,显然不现实。一旦惹怒了隋军,隋军攻打武关,甚至从陇西出兵,那么关中就危险了。
作为一个狡猾的政客,杨侑认为李渊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通,所以唐军出兵,是为了救援赵慈景。可是,唐军真的会走水路吗?杨侑又回头看着地图。
由于丹水城的地理,唐军走水路一定会经过丹水,可是,如果唐军不走水路,而是走陆路呢?如果唐军走陆路,那就意味着要穿越武当山和少习山之间的峡谷,由于大雨,他们的速度会很慢。
可是慢是慢,但却没有太大的危险,而且还能起到奇兵的作用。一旦走出峡谷,向南可以抵达丹江口,向西南,可以抵达勋乡,杨侑觉得,李大亮可能会走这条路。
他指着地图,问道:“杜爱卿,你认为李大亮会走这条路吗?”
杜如晦凝视地图半响,开口道:“陛下,你是说李大亮会奇袭均阳?”
“如今大雨倾盆,无论是大隋还是伪唐,都暂时停止了活动,如果,李大亮的这支奇兵能出现在我军侧翼,就算人数不多,恐怕也会有一些麻烦。而一旦他们初战告捷,就可以撤回武关。”
杨侑敲了敲地图,语气凝重。他最喜欢奇袭,因此也怕别人奇袭。
杜如晦点点头,道:“陛下,这很有可能!”
第九十一章 攻城 上
两日后,雨水渐疏,第三日上午,连绵近一个月的雨水终于停止,太阳挂在半空,时不时露出半个害羞的头,将光和热撒向大地。
看见出了太阳,杨侑立刻下令,让士兵们取出弓弦,寻了广阔的地方,摆在太阳底下暴晒。随着太阳的照射,弓弦的水分被蒸发,逐渐恢复了弹性。
天空中,肉眼能看见一丝丝的水汽被蒸发,整个天地看起来雾蒙蒙的,宛如仙境。
趁此机会,杨侑带着侯君集、张镇周、杜如晦等人赶往均阳城外巡视,数十艘战舰浩浩荡荡,朝着均阳城驶去。
杨侑站在甲板上四周瞧着,均阳城外,已经是一片汪洋。本来在均阳城西南,有一个小湖泊,此时由于河水被堵,丹江与湖泊连在了一起,方圆竟然有十几里,成了一个人工湖泊。
数十艘战舰浩浩荡荡朝着均阳城进发,自然是瞒不过王长谐和赵慈景的耳目,两人匆匆赶到城墙上一看,都是变了脸色。
难道隋军现在就要攻城吗?如今河水暴涨,水面距离城头已经不足两尺,如果隋军攻来,拿什么来抵挡?虽然说他已经让士兵在城中挖掘泥土,准备了沙袋,可是,他的本意是用来堵住城墙缺口的,如果要用来加高城池,恐怕整个均阳城都要被挖空了。
而且用沙袋堆积,以城墙的宽度,若是挡住了水,就挡不住隋军的进攻,因为上面无法站稳,防守起来,比较困难。赵慈景对此显得忧心忡忡,他已经没有了力气去责怪好战分子王长谐,正是他的愚昧,使得他也陷入了困境。
王长谐神色凝重,看见隋军渐渐逼近,一颗心也提了起来。这么多战舰,要挡住有些困难啊。战舰在离城墙五十步外停下,杨侑走出来,顿时就看见了一脸惊慌的赵慈景和王长谐。
这个距离实际上很危险,不过由于下雨,弓弦松软,是无法使用的,所以杨侑并不担心,这才敢向前行驶。
“赵慈景、王长谐,尔等还不投降?”杨侑高声说道。
赵慈景虽然心中惊慌,但他是皇亲,又有儿子,所以他绝不可能投降,至于王长谐,他的妻儿也被扣押在京城,如果投降,下场一定很惨。所以他只有死战,以身殉国,才能避免家人受到牵连,如果干得好,陛下念着他为国捐躯,应该会保他家人衣食无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