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侑接过,打开折子,匆匆看了一遍,道:“李子通攻打江都,这本来就是意料中事,江都留守陈掕已经年迈,而且士兵不多,他怎么可能守得住江都?”
杜如晦道:“陈掕虽然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可是,他已经老了,丧失了锐气!”
杨侑笑道:“当年他能被杜伏威击败,这就足以证明他已经不堪大用。只不过,他将祖父葬在吴公台下,总算让祖父入土为安,从这一点来说,陈掕还不算一个太坏的人。”
“陛下,李子通集结大军,想要攻打江都。很明显,李子通意图割据江南,臣以为,不能让他占据江东!”杜如晦说道。
杨侑没有吭声,而是看着沙盘前的江东一带,他知道历史上宇文化及背上之后,李子通就率兵从海陵攻打江都。两地的距离不远,李子通又在海陵经营多年,深得民心。
在隋末诸多反贼之中,不少人虽然出身农民,没有深厚的背景,但绝对不是庸碌之人,比如说窦建德。在杨侑看来,民变军之中,除了窦建德之外,便是李子通和杜伏威了。
这几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明白,百姓才是天下的根基,所以他们在占领地励精图治,屯田养兵,勤政爱民。
很显然,李子通和一般的民变军不同,他的威胁远远比朱粲、历山飞之流要可怕得多。如果让他占据了江都,他的势力必然大涨,成为江东一带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
而历史上也是如此,他在宇文化及北上之后,攻打江都,陈掕怕守不住江都,派人向沈法兴和杜伏威救援,两人派出了援军,赶到江都。可是,李子通采用了谋士毛文深的建议,派人假扮成杜伏威的士兵去偷袭沈法兴的大军,同时,也让人假扮成沈法兴的大军攻打杜伏威。
杜伏威和沈法兴上当,从而互相攻击,两人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江都。随后李子通挥师夺取了江都,又打的杜伏威和沈法兴节节败退,逐渐占据了江都附近几个郡,成为江东最大的势力,连沈法兴都不敢与之交锋。
简单地将事情一一梳理,杨侑道:“告诉杜伏威,让他按兵不动,不可与之争锋。江都,就算给了李子通,也没有大碍!”有的事情,杨侑不可能说出来,所以只能这样下着决定。
杜如晦一愣,道:“陛下,这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杨侑问道。
“江都有先帝遗骸,绝对不能让李子通占领江都。”杜如晦说道。
第三十五章 谈江都
听到陛下不准备支援江都,杜如晦急了。他是一个至孝之人,自然希望他的君王是一个忠孝之人。在他看来,杨侑可以负天下人,却不能负他的亲人,尤其是祖父。所以,杜如晦才会问出这句话。
杨侑没有说话,而是淡淡一笑,指着沙盘上的江都城,道:“杜爱卿,李子通率领大军攻打江都,从地理上来说,当朕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一定已经抵达了江都城外。”
“李子通至少有五万大军,陈掕不过数千人,从兵力上的对比的来看,谁都能看的出来,江都陈掕根本挡不住李子通的大军。对于李子通来说,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杨侑的话很在理,杜如晦不由点头,既然陛下知道江都城必破,那么陛下为什么还不让杜伏威支援陈掕?杜如晦相信,只要杜伏威帮助陈掕守住了江都,那么日后大隋兵马东下,江都必定不战而降,投入大隋的怀抱。
杜如晦正是有着这样的考虑,才会劝杨侑要支援江都。想到此,杜如晦问道:“杜如晦已经投靠了陛下,如果他帮助了陈掕守住了江都,江都就落入了杜伏威的手中,届时只要陛下挥师东下,江都必定不战而降呀!”
杜如晦还是忍不住,将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他不认为陛下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可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依旧在他的脑海中盘旋,陛下为什么不答应让杜伏威支援江都?
杨侑淡淡一笑,他指着江东一带,道:“杜爱卿,你且看一看江东的形势!”
杜如晦闻言,凝目看去,在历阳一带,是已经投靠了大隋的杜伏威,而在海陵,则是李子通。在吴郡和毗陵、余杭郡等地,势力非常强大。
几人之中,以沈法兴的出身最为“高贵”,他出身于吴兴沈氏,有世家支持,而长江南岸的郡县几乎被他纳入了势力范围,远远不是其他人能比拟的。至于在长江北岸,则是紧挨着宣城郡的杜伏威,紧靠着毗陵郡、江都的海陵李子通。
杜如晦看了半响,心中突然一突,道:“陛下,你的意思是说,沈法兴会出兵?”
杨侑点点头,道:“自从先帝驾崩,沈法兴就兴兵攻占了长江南岸十几个郡县,他自称江南道大总管,虽然没有称帝,但却设置了文武百官,其志不小。”
杜如晦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说,沈法兴志在天下,如今他已经占据了江东的大部分郡县,从地理上来说,他一定会北上夺取江都。对于沈法兴来说,占领了江都,在一定程度上就占据了“大义”,可以朝着北方继续发展。
“杜爱卿,如果朕让杜伏威支援江都,朕想,沈法兴也一定会打着支援的名义前去江都!”杨侑笑着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