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当看见宇文士及和唐奉义等反贼首领被抓起来的时候,大臣们也都明白了,如今的陛下,可不是随意就能放过任何人的。对于那些首恶,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宇文士及被抓走,他的妻子南阳公主显得很平静,在此之前,杨侑与姑姑南阳公主进行了一番交谈。如历史上一样,南阳公主对宇文士及恨极了,她根本不相信宇文士及不知道此事,她甚至允许杨侑杀死她的亲生儿子,宇文禅师。
杨侑明白姑姑的想法,国破家亡,她的心已死,而在历史上,南阳公主的贞烈为她赢得了赞誉,甚至还有百姓自发修建了一所南阳公主祠。
杨侑答应了,他不是杨广,必定会斩草除根,不管怎样,宇文禅师是宇文士及的儿子,如果杀了宇文士及,就一定要杀了他的儿子,永绝后患。
无毒不丈夫!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有生!
武昌的事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才处理完毕,而在这时候,杨侑也得到了并州的情况。虽然定杨军和李唐的争锋,结局早已经注定,但杨侑没有想到,在即将秋收的时候,宋金刚就这样的败了。
如果宋金刚能再支持一个月,并州的第一批小麦就应该差不多成熟,定杨军粮食不足的问题的就能解决了。宋金刚一败,李唐获得胜利,李渊就能腾出手来。
而更为严重的是,从情报上来看,这一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罗艺,正是他屯兵马邑,做出了攻击的态势,使得刘武周心神大乱,匆匆北窜。
杨侑认为,罗艺十之**投靠了李唐,虽然与历史上有着时间上的差别,但也没有偏离大的方向。有了罗艺,李唐的一只手就伸入了河北。
而今河北有三个大的势力,一是李唐,二是因为刘黑闼背叛而实力大减的窦建德,第三,则是赶走了高开道,占据了渔阳郡等地刘黑闼,此外,李密在河北南部尚有一些城池,河北的局势变得越加的扑朔迷离。
下一步,李唐将会怎么做?杨侑速速召集了杜如晦、李靖等人,进行了简单的磋商。
李靖认为,从军事上考虑,李唐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出兵陇西,在打击大隋势力的同时,夺取养马之地,二则是出兵河北,理由同样简单,罗艺投靠了伪唐,使得伪唐一下子有了战斗力极强的幽州铁骑,足以扫荡一马平川的河北。一旦扫平了河北,李唐就几乎占据了整个北方,成为天下第一大的势力。
杜如晦持另一个态度,他从政务上考虑。当初隋军撤出关中,带走了大量的粮食,带不走的,一部分送给百姓,一部分烧毁,伪唐占据关中之后,先是与西秦大战,后来又和隋军大战,粮食损耗不小。尤其这一次定杨军的南下,对李唐的损失更大。
定杨军的首领刘武周虽然是一方豪强,但眼见不高,不然他就不会长期困在马邑了。而另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宋王宋金刚,出身草莽,更是毫无眼见。
定杨军南下,所有的粮食供应,除了依靠世家,便是依靠抢劫,他们的办法是以战养战,也就注定了失败。如今伪唐虽然取胜,但并州遭到了极为严重的兵灾,粮食的收成必然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恐怕不会出兵河北,第一,是粮食运输问题,并州百废待兴,粮食都不够吃,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粮食去支援河北?李渊是老狐狸,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而罗艺虽然投降了伪唐,但李渊十之**不会信任他。毕竟一个降将,想要立刻得到新主人的宠信,有些不太现实,更何况李渊是一个心思细腻之人,不会拿幽州去博。一旦河北的战斗失利,罗艺随时会脱离伪唐自立。
这一点杨侑听明白了,罗艺就是一个投机倒把者嘛,那边对他有利,他就投靠那边,风吹两边倒。
第五十八章 班师回朝
李渊既然不会出兵河北,那会不会出兵陇西?就在众人疑问的时候,杜如晦又做出了分析。这一年多来,陇西在屈突通的治理下,完全实现了自给,尤其是在沓中屯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夏季种植水稻,冬季种植小麦,实现了交替种植,粮食产量大增,已经能实现自我供给,根本不需要汉中的支援。
在军事上,屈突通沿袭了巴蜀的军事制度,除了保持三万常备军之外,更是加强预备役的训练,他们平时练兵,农忙时种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陇西预备役也有五万之众。
在经济上能够满足自给,在军事上,也有足够的力量自保,李渊一旦攻击陇西,兵精粮足的陇西根本不惧,反而会将刚刚恢复了一丝元气的关中拖入战争的泥潭中。
杜如晦认为,以李渊的老奸巨猾,是不会做出这种蠢事的,如今的他需要修生养息,尽快恢复实力,尤其是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但是李渊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对于他来说,大隋每攻下一地,实力就壮大一分,李渊不会也绝不可能坐视大隋壮大。
杜如晦认为,李渊最好的选择,是发动小规模的战斗,这个地方可能会选择在南阳盆地,毕竟隋军拿下了淅阳郡,兵锋直抵武关,对李渊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如果不出兵,李渊也肯定有什么计谋来扰乱大隋的步伐,当年巴蜀境内的蛮族造反,就是一个例子。李渊死了一个李孝恭,肯定不会介意死第二个李孝恭,第三个李孝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