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军在撤退前,因为缺粮,而将丹水县所有的积存的粮食全部拉走,其中包括官粮、义仓的粮食。李元吉觉得自己做事情已经够绝了,但他此时才觉得,隋军才更厉害,竟然连百姓的粮食都收刮的干干净净。
除了极少数的富户狡兔三窟,大部分的百姓家中粮食一颗不剩。整个丹水县的百姓此时有五千多户,有两万三千多人,要是都给他们粮食,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呀。
大厅里,众人正在激烈地讨论着,李元吉静静地听着众人说话。
刘政会认为,这一定是隋军的诡计,为了保证不上当,必须要尽快撤退,在中计之前脱离危险区域。
谢叔方是名武将,心思比较单纯,他认为丹水县的百姓都是逆贼,最好全部杀死,这样既免除了后患,又不必担心粮食的问题。
慕容罗睺没有说话,他一直静静地听着,至于姜谟,他则说出了另一番话。
姜谟认为,结合前些日子的情报来看,隋军自从在鄱阳湖的战事吃紧之后,就十分危险,不然隋军不会撤退。而且从隋军残暴的抢夺百姓粮食来看,第一,他们非常缺粮,第二,他们已经准备放弃了淅阳郡。
第一点很容易明白,不缺粮隋军最多将官粮拖走,而不会动百姓的粮食。而第二点,和第一点是有联系的,正是因为隋军准备放弃了淅阳郡,所以才会做出这等人神共愤的事情来。
夺取天下,不仅仅是占领土地那么简单,更是争取民心的一个过程,隋军这样的行为,是丧失了民心的行为,而在隋军丧失民心的时候,大唐如果能争取民心,高下立判,百姓也就很容易判断出,究竟谁才是效忠的对象!
姜谟的话让谢叔方有些不爽,这些话不是在针对他吗?他怒气冲冲地正要反驳,却被李元吉制止了。
李元吉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他也明白哪一种办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这几人的说法,都有正确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
刘政会太过于谨慎,就会丧失良机;谢叔方考虑粮食问题,就会丧失了民心。几人之中,反而是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姜谟说的最为有理。他清晰的思路让李元吉更为顺利地思考着。
李元吉负手思考着,拿下丹水县让他开心,但太顺利,也让他有些怀疑隋军是不是有什么诡计?李元吉虽然想要立功,但却是一个怕死之人,不然当初他也不会从太原匆匆逃走。
又想立功又害怕的中计的李元吉思考了半响,他忽然笑了,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样既能继续攻城,又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至于丹水县中的百姓,李元吉决定出粮支援,这样,他就能博取一个好名声。
至于粮食?让父皇和大哥考虑去吧,他只要夺下了淅阳郡,夺下了襄阳郡,他就是大唐的功臣!那个时候,他的功勋一定比秦王还要大!
第九十八章 双喜临门
清晨时分,襄阳城头,杜如晦紧了紧衣裳,西风凛冽,吹在脸上,像被刀刮一般,隐隐生疼。冷风呼啸着从衣领灌入,让人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杨侑瞧着他,笑道:“克明,你该锻炼身体了。”
“陛下说的极是,臣就是缺乏锻炼。”杜如晦摸着肚子,小肚腩已经出现,原本在腹部的四块肌肉,变成了浑圆的一块。
杨侑呵呵一笑,他身上的衣裳极少,在冬天,他甚至坚持用冷水洗澡,因此身体很好。
“克明,你说李元吉会不会上当?”杨侑缓缓问道。
杜如晦微微一笑,道:“陛下既然已经计划周祥,如此有信心,李元吉怎么会不上当呢?”
杨侑停住了脚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冷冷的空气在胸腔里转了一圈,变成热气呼出来,然后迅速消失在空中。
“克明,李家父子如今势头正盛,在平定了刘武周的南下之后,李渊与突厥人达成了协议,似乎想要对付朕。”
杨侑舒展了一下胸膛,这些情报他自然有他的路子,方德已经在关中站稳了脚跟,要得到消息并不难,难的是,要详细地知道双方密谈的内容。
至今为止,锦衣卫的战士虽然布满了关中重要地段,但实际上,一直没有渗透到李唐的统治层中。
本来杨梅可以算上一个,但平阳公主李秀宁毕竟是个女子,而且她很清楚父兄的禁忌,所以对于权利上的事情并不算十分热心。至于柴绍,似乎在被阉割了之后,就丧失了男人的勇气,整日窝在他的驸马府上,也不知道在倒腾着什么。
平阳公主李秀宁和柴绍不关心国家大事,使得杨梅这条暗线的作用大大折扣,不过,杨侑的意思是,杨梅继续潜伏,等待着最佳的时机,再给自己最大的帮助。
让杨侑惋惜的是尹羽翼,此人成功的打入了秦王李世民的身边,可惜,此人野心太大,最终杨侑不得不下令将其诛杀。
这样一来,杨侑在关中最为有利的内线相当于被活生生地掐断了。李渊与突厥已经达成了同盟的协议,这是肯定的,虽然目前大隋与东突厥暂时并不接壤,但如果突厥帮助伪唐,尤其是提供大量的战马,形势对大隋就非常不利了。
杜如晦摇摇头,道:“陛下,李渊不过一个卖国贼,他不仅与吐谷浑勾结,更与突厥勾结,甚至出卖中原百姓的利益,光是凭这一点,他就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