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本朱笔把后五个军镇重新按顺序圈了一遍,肃容道:“将军,蓝田军、延川军和新平军的状况你已知晓,剩余五军我圈画的顺序,依照的是五军路上折损丁口的多寡。”
“龙泉军折损丁口最多,将近一万五千人,安化军折损丁口最少,有近万人。将军家乡子弟扶风军折损丁口一万一千出头。河中八军折损丁口累计近九万人,以蓝田军折损最少。”
“九万人!”
马璘心中猛然一抽。
虽然已经有些心理准备,然而这个数字还是让他极为难受。
房间之内一时间变得极为安静,气氛瞬间变得沉闷了下来。
九万丁口,就算是放在关中,也是两个下县的丁口了!
安西军这几年连战连捷,离散吐蕃搅动河中,健儿们的伤亡极少,然而百姓们一次迁徙,竟然就死了这么多人!
“如今八军父老合计还有多少?”马璘沉默许久,涩然问道。
“尚有三十六万。”方文本答道。
马璘长出了一口气,默默点了点头。
少了九万人,便不用考虑九万人的口分田和永业田。按照从安远门出发时的四十五万人来计算的话,那密水两侧和靠近捕喝的乌浒水两岸是绝对安插不下的,必须要在乌浒水以南开设至少三个军镇,把移民的地点向木鹿方向推进。正是因为死了这么多的百姓,所以如今在乌浒水以南便只有蓝田军一个军镇。
其实在乌浒水以南只见到一个蓝田军之后,当时就该猜到有多少折损了。
万里迢迢,移民河中,这一条从安远门到河中的道路,根本就是关中百姓们的尸骨铺成的。
“苦了百姓们了。军镇分布这么拥挤,口分永业够么?”
沉默许久之后,马璘缓缓说道。
“将军放心,土地是早就丈量好了的,每个军镇的土地都足够,大部分都是可以浇灌的泽田。过冬的物资也都齐备了,平安过冬也没有问题。麟城军和华亭军来得最晚,安置的地方距离葱山最近,如今都是刚开始筑城造屋。帐篷是足够的,百姓们一路上都是住的帐篷,暂时也能习惯。”
方文本是个极为干练的胥吏,说起话来简单利索,毫不拖泥带水。
马璘点了点头,涩然道:“辛苦诸位了。”
几位幕僚连忙拱手,连道不敢。
四十五万多的关中百姓,平安到达这里的不过三十六万余人,路上生生折损了两成。知道了这个消息,马璘心中极为沉重。
要想汉家文明永久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大规模的移民势在必行,河中之地肥沃的土地,可以解决关中丁口繁衍过快的问题,这本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然而天子的一道乱命,却让好事变成了惨事。
死再多的异族他也不会在乎,死一个汉家儿郎他都极为难受,然而这一次,却是足足死了九万多无辜百姓!
乱命出自天子,然而他却是始作俑者,若非是他提出了移民河中的计划,天子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自开远门直到这里,一路上有多少关中父老的冤魂!
当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果不是他的执着,想让汉家文明笼罩这片土地,这些百姓们在关中纵然贫穷,却至少能够活得下去。
而如今因为他的缘故,数十万百姓跋涉于道,九万多百姓死于途中!
一腔热血,最终却造成了这种局面。想起安远门外蓝田军将行时百姓恸哭道旁的画面,马璘心中极为纷乱。
段秀实和马璘是多年至交,看他脸色如何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伸手拍了拍马璘的肩膀,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被禁足快半年,这些事情都没能参与,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他的心情一点儿也不比马璘好,想要安慰马璘,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小马叔,我们立一座碑吧!”牛诩红着眼睛,忽然大声道。
“立碑?”马璘微微一怔。
“立一座碑,记住这些人们!小马叔,八叔跟我说过这次大移民不是你的意思,这是皇帝老儿的意思,你是替他背黑锅了!可是这些百姓们毕竟是死了!我们不该忘了他们,他们都是汉人!”牛诩咬着牙大声道。
“混账小子,你说什么?你这是目无君父!”段秀实吓了一跳,看着牛诩怒声道。
几位幕僚也是神色怪异,都是官场中人,哪有喊天子皇帝老儿的,这个年轻的从四品将军看上去是将军的子侄辈,可是就算是将军也不敢这么称呼天子吧。
“牛诩,不可妄语!”马璘脸色一肃,瞪了牛诩一眼。
“小马叔,我们立一座碑记住他们!将来我们用异族的鲜血来祭奠他们,用胜利的消息来告慰他们!八叔和雷叔跟我说过你的目标,小马叔,我们现在记住他们,将来你带着大军打到天边的时候,我们再来祭奠这些枉死的人们!”牛诩红着眼睛道。
马璘看着方文本道:“这些人的名字,可有记载?”
方文本点了点头道:“河中八军皆是军镇,百姓皆是军籍,自然都有底册。死者乡井为何,道上死于何处,都有详细的记载。”
马璘重重点头道:“那就立一座碑吧,让我们记住他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