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隋唐五代史:最有分量的中国断代史工程_吕思勉【完结】(202)

  占城:欧《史·四夷附录》云:自前世未尝通中国。显德五年(958),其国王因德漫遣使莆诃散来。因德漫,《本纪》作释利因德缦,《旧纪》同,而缦作漫。《新纪》于显德六年(959),又书占城使莆诃散来。贡猛火油八十四瓶,蔷薇水十五瓶。其表以贝多叶书之,以香木为函。猛火油,以洒物,得水则出火。蔷薇水,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虽敝而香不灭。案占城即古林邑,不得云前世未通中国,《传》又云:其人俗与大食同,盖来者实贾胡也?《南汉世家》:梁克贞既擒曲承美,又攻占城,掠其宝货而归。可见占城是时,与西域通商颇盛。《四夷附录》又云:五代四夷见中国者,远不过于阗、占城。史之所纪,其西北颇详,而东南尤略。盖其远而罕至,且不为中国利害云。占城之南为真腊。据《新唐书》所记,仅开元、天宝时,陆真腊王子来,大历中,其副王及妻来,水真腊,元和中遣使入贡,后遂无闻,所谓远而罕至也。

  《新书·宋庆礼传》云:武后时,为岭南采访使。时崖、振五州首领更相掠,民苦于兵。唐时,今琼州岛置崖、振、琼、儋、万安五州,万安州,今万宁县。使者至,辄苦瘴疠莫敢往。庆礼身到其境,谕首领大谊,皆释仇相亲。州土以安。罢戍卒五千。此今琼州岛之情形也。

  四裔之遵陆而来者,自天宝以降,虽渐觉德不及远,其航海而来者,则讫五代仍盛。《新书·地理志》载入四夷之路七,而由海者二焉。登州入高丽、渤海道,即自今蓬莱入海,缘辽东半岛东岸至新罗,西北泝鸭绿江,过句丽故都,遵陆行,抵今吉林,以至渤海境者也。广州通海夷道,则自广州西南行,过占城,出麻六甲海峡,入印度洋,抵锡兰,缘印度西岸行,以入波斯湾而至大食之缚达。此路经近世西洋史家,考证明白,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备载之。见其书第六章。商务印书馆本。冯氏云:此盖当时波斯、大食海舶往来要道。日本桑原骘藏《蒲寿庚传考证》四云:西历九世纪中叶,阿剌伯地理学家易逢柯达贝氏(Ibnkhordadbeh)所著书,与贾耽所传,方向相反,而大致相同。据冯攸译本,易名《唐宋元时代中西通商史》,商务印书馆印行。欲考南海海舶所经,当以释藏诸传补之。据所考:则出口之地,最多者为广州,次则交州,亦间由今合浦、钦县。航程所止,或为苏门答剌之室利佛逝,或为印度南端之师子洲,或为印度之耽摩立底、耶伽钵亶那、诃利鸡罗。广州、印度间诸海港,则有交州,占波,马来半岛东岸之郎迦戌,爪哇之诃陵,苏门答剌之室利佛逝、末罗瑜,马来半岛西岸之羯荼,翠蓝屿之裸人国云。第七章。此时中国、大食,皆有海舶。大食之舶,较中国小而速,而亦较脆弱。西历十世纪中叶,五代末。马库狄氏(Masudi)由波斯湾之巴士拉,乘大食贾舶至马来半岛之基拉(Killah),言其地为西方贾舶所集,东行者恒至其地易中国舶。又言唐末内战未作时,中国贾舶,常迳至西方,西方贾舶,亦迳来中国云。《蒲寿庚传考证》三十。刘继宣、束世澄《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云:颜斯踪《南洋蠡测》谓新忌利坡新加坡。有唐人墓。张燮《东西洋考》,谓爪哇国人分三种:曰唐人、土人、西蕃贾胡。马库狄于西历九百四十三年晋高祖天福八年(943)。至苏门答腊,见其地有华人甚多,从事耕植,巴邻旁尤为荟萃之枢。第二章。亦商务印书馆本。则不惟估客,即农民亦有移居者矣。海表习呼中国人为唐,盖由于此。宋朱彧《萍州可谈》云:汉威令行于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崇宁间,臣僚上言,边俗指中国为汉、唐,形于文书,乞并改为宋。诏从之。然《明史·真腊传》云: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海外诸国皆然,则所能改者,亦止于官文书而已。蒙古时,西域称中国人曰桃花石,说者颇多,桑原骘藏谓实唐家子三字之音译,说颇近理,见所著《蒲寿庚传考证》三十三。印度、南洋,亦有海舶通中国。日本僧元开撰唐戒师鉴真赴日传戒行记,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见费瑯《南海中波斯》,在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续编》中,商务印书馆本。婆罗门指印度,昆仑则南洋黑人之称也。其时为西历七百四十二年,唐玄宗之天宝二年也。

  第三节 西北诸国

  自回鹘败亡,北方遂无强部,斯时处漠南者:最东为奚、契丹,其西为吐浑及达靼,更西为党项,又西,则不能去之吐蕃居焉,而回鹘亦与之杂处。漠北东境,时为室韦,其东接于靺鞨。诸部或本非强大,或则流离转徙之余,故鲜能自振者,更无论抟合诸部,成一大族矣。此契丹所以获乘时兴起也。契丹兴起之事,俟讲《宋辽金元史》时述之,今但粗述晚唐、五代时契丹以外诸部族如下,并及西域。

  奚:《五代史·四夷附录》云:当唐之末,居阴凉川,在营府之西数百里。有人马二万骑。观此,则奚部落颇小,故不竞于契丹。分为五部:一曰阿荟,二曰啜米,三曰粤质,四曰奴皆,五曰黑讫支。唐时五部:曰阿会,曰处和,曰奥失,曰度稽,曰元俟折,此啜米疑当作啜禾,粤质疑当作奥质,仍一名之异译也。后徙居琵琶川,在幽州东北数百里。契丹阿保机强盛,室韦、奚、霄,皆服属之。奚人尝为契丹守界上,而苦其暴虐,奚王去诸怨叛,以别部西徙妫州,依北山射猎。常采北山麝香、仁参赂刘守光以自托。其族至数千帐。始分为东西奚。去诸卒,子扫剌立。庄宗破刘守光,赐扫剌姓李,更其名绍威。绍威卒,子拽剌立。同光已后,绍威父子数遣使朝贡。《旧纪》同光元(923)、二(924)、四年(926),《新纪》三年(925)。初绍威娶契丹女舍利逐不鲁之姊为妻。后逐不鲁叛,亡入西奚,绍威纳之。晋高祖割幽州、雁门已北,绍威与逐不鲁皆已死。耶律德光已立晋,北归,拽剌迎谒马前。德光曰:“非尔罪也。负我者,扫剌与逐不鲁耳。”乃发其墓,粉其骨而扬之。后德光灭晋,拽剌尝以兵从。其后不复见于中国。而东奚在琵琶川者,亦为契丹所并,不复能自见云。《旧纪》:天成二年(927),北面副招讨使房知温奏:营州界奚陁罗支内附。《卢文进传》:文选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此等观其所处之地,而可知其为东奚。又吴峦传:峦守贝州,契丹主率步奚及渤海,四面进攻。《新史·东汉世家》:周太祖崩,刘旻乞兵于契丹,契丹遣杨衮将铁马万骑及奚诸部兵五六万人助之。此等受契丹征发者,当亦东奚。《旧纪》:清泰三年(936),奚首领达剌干遣通事奏:奚王李素姑谋叛入契丹,已处斩讫,达剌干权知本部落事。疑亦东奚部落,降附中国者。若西奚,则是时固未属契丹,亦未必禀命中国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