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碎石铺垫的大道,李贤只见两侧俱是鲜绿‘色’的庄稼。
由于是统一开垦、统一规划,所以田地显得很是齐整,。
在每块田地的地头都建有一道深深的沟渠,这是防旱保湿的水渠。
水渠的尽头建有一辆高大的水车,水流冲刷着轮叶,发出“哗哗”的声响,此时田地不需要太多水分,所以水车的阀‘门’并没有开到最大。
每隔百丈之地,都会有一座高高的木台,这是警戒望的岗哨。
一旦发现敌情,木台会第一时间示警。
在木台之旁,建有深井,青石、方砖堆砌的井壁之上有一座四角有棱的井亭,这是遮蔽风雨,保持井水清洁的必要措施。
后世里电视里经常出现的辘轱缠绕着粗粗的麻绳,可以节省提水的力气。
李贤走上前去,亲手打了桶水,只见井水清澈照人,尝了口,极为甘甜,当下很是满意。
无论在什么时候,水源都是确保田地丰腴、人丁兴旺的不二物品。
在李贤的刻意要求下,管宁在督造农耕事宜的时候,特意下了极大的气力。
现在来看,效果却是极为显著的。
以沂水为主干,密密麻麻的水渠像树木的枝叶一般伸展开来。
初步的田地灌溉体系已经成型,放眼四望,到处都是翠绿的田垄。
忙碌的人群在各自甲长的统筹引导下秩序井然,间或有三两个孩童在地头耍闹。
自小在徐州长大的吴丘见状之后更生感慨:“这才几个月,原本荒无人烟的地界竟然就变成了一等的良田,使君真乃神人也。”
吴丘原本只是一个渔民,机缘巧合之下捕捉了曹军‘奸’细,后来为李贤赏识,得以进入军中。
自此以后,吴丘便青云直上。
之前,与西凉军的‘激’战中,吴丘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对麾下的褒扬,李贤报之一笑,在下邳不过三里远的地方,一群工匠正忙着建立祠堂。
祠堂后头是一排排的坟墓,墓里埋着的俱是战死沙场的徐州军汉。
墓前有碑,碑上篆刻着军士的生平事迹。
先有墓志铭,后有供人祭拜的祠堂,这可是士绅权贵才有的待遇,然而李贤麾下,只要用心杀敌,等闲军士便可以享受到了。
谁人不想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普通的军汉虽然没有太多家国的念头,然而李贤这般敬重死者的作为无疑极大地收买了人心。
活着,有前所未见的俸禄待遇,若是奋勇杀敌,甚至还可以娶妻生子,死了,有碑有墓,跟着这样的使君作战,谁人不效死?
从高句丽、东瀛各地搜刮来的夷‘女’多数都分配给了军汉,虽说言语不通,但这些夷人婆娘吃苦耐劳,倒是农作的上佳人选,而且,‘床’榻之间更是任君采撷。
为了保持军卒们的战斗力,李贤把麾下的军汉们尽数遣到了城外驻扎,训练更是一日不曾懈怠。
不过,一张一弛才是长久之道,为了振奋军心,李贤准许军卒每隔七日回家休息一日。
如今,军卒七日一休已成惯例。
徐州、青州欣欣向荣,可是,豫州却‘乱’了起来。
黄巾再起,百姓只能四处逃难。
李贤在与幕僚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广招流民。
在东汉年间,官府对流民一直视如猛虎,只因为流民不但不事生产,而且徒耗口粮,一旦米粮不济,走投无路的流民极容易滋事生非。
剿灭黄巾的‘精’锐已经到了路上,可是,黄巾造成的伤害却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平息的。
天灾**,百姓自然活不下去。
流民多了,官府却不敢开仓放粮,恶‘性’循环之下,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的百姓走上了谋反之路。
在这种情况下,李贤竟然广募流民,无疑胆大妄为之极。
要知道,李贤虽然在徐州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然而,百姓、军卒所用的粮食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旦有大量流民涌入,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幸好,李贤一直采用粮秣代税的政策,因而,麾下积攒的粮秣极多,而且,凭借卤盐生财等手段,养活流民倒也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李贤在城外转悠了半个时辰,正打算打道回府,忽而,一骑快马狂奔而来。
李贤眉头皱起,他看得明白,来人是负责消息传递的小校。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报,青州快马来报,近日一伙流寇蹿入境内,打家劫舍,掳人钱财,很是嚣张,郡兵多次围剿,可流寇却凭借快马数次逃脱,请使君示下!”
李贤略一沉‘吟’便问道:“可探清贼人藏身何处?又有多少人马?”
“贼人一人双马,居无定处,为防官军围剿,他们驻扎之处总是在道路四通八达便于纵马奔驰的地方,至于贼人的数目,许是在五百人上下”
李贤知道,贼人展现出来的实力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说不定还有更多的流寇潜藏在一处伺机以待。
要知道,贼人能够一马双骑,这便说明他们身家颇厚,身后有所仰仗,要不然,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呢?
李贤别无选择,他脸上依旧保持着冷峻的笑意:“持此军牌传我军令,着赵云骑营即刻开拨,北上剿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