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说,这汝南已经是李贤的了?”
“曹操已经知难而退,汝南是李贤的囊中之物”
何曼吸了口冷气,他啐了口,道:“依我看,李贤这家伙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黄邵锊着胡须,嘴里道:“我只问一点,如果孙策不收留我们,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只能退而求其次,投奔刘表了”
“为何不是曹操?”
“曹军已然退却,我们若想投靠,颇有些舍近求远之意”
“刘表会收留我们吗?”
“锦帆贼甘宁在襄阳闹得不可开交,可最后,李贤还不是将其收入麾下?依我看来,只要是能给李贤添堵的事情,刘表一定回去做”
“听起来很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我们再等等吧”
“好!”
一行人左等右等,终于等到了孙策的使者。
听闻江东愿意收留,黄邵等人都觉得大喜过望。
黄巾虽好,可是,天下皆敌,再想席卷天下,改朝换代已经不可能了。
与其墨守成规,倒不如早些用手中的资本牟取晋身之资。
双方各取所需,可谓一拍即合。
消息传到徐州军中,胡庸勃然大怒:“什么?孙策接受了刘辟他们?”
江东使者屹然不惧:“不错,刘辟几人已经决定归顺江东,我家使君已经同意了”。
“该死,我们拼死拼活在汝南厮杀,倒让孙策捡了个便宜”
江东使者置若罔闻。
周仓出身尴尬,不好多言,可是徐盛不同了。
此次出行,李贤有言在先,要以徐盛为主。
眼下,胡庸情绪暴躁,徐盛当即宽慰道:“胡庸,你且稍安勿躁,只要我们夺了汝南,那便有功,具体事宜,应有李使君决断”。
胡庸深吸几口气,道:“也罢,哼,江东坐收渔翁之利,倒是打的好算盘”。
于情于理,江东确实有些理亏,使者听罢并不多言。
从汝南到下邳,飞鸽传书也需要两日的功夫。
初夏时节,正是农闲的时候。
李贤出城闲逛,冷不丁冒出一个念头:搞出曲辕犁!
穿越前,李贤可是历史专业的爱好者,他记得很清楚,以曲辕犁为代表的农具技术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时的生产力。
现在,汉时的木犁李贤已经见识到了,着实简陋的很。
与其说是犁耙,倒不如说是巨大的榔头。
这种简陋的木犁耗时耗力,远远不如曲辕犁。
乡下人有乡下人的好处,穿越前,李贤家住农村,成年后也曾见过完整的木犁,相对比唐时的曲辕犁,后世的木犁只不过把犁铲的材料从铁制换成了钢制的罢了。
从整体造型上讲,两者并没有太悬殊的变动。
也就是说,曲辕犁的制造工艺先进无比,即便过了一千多年,依旧沿用!
想到做到,李贤灵光乍现,急忙运笔如飞,将曲辕犁的造型画了出来。
唤来几名匠工营中的匠工,李贤取出图纸拿给他们看。
几名木匠看得啧啧称奇,这时候民间用的木犁是一种长直辕犁,耕牛在回头转弯的时候不够灵活,费时费力,可要是把辕犁制成这副模样,真的就能省力了吗?
李贤没有太多废话:“你们几日的功夫可以做出曲辕犁?”
木匠相互对视一眼,他们面对位高权重的州牧不敢搪塞,稍一迟疑便道:“就地取材的话,一日足矣!”
李贤露出赞许之意:“好,做出曲辕犁之后到村中寻一头耕牛试一试效果,有什么想法的话都可以再行改进。”
几名匠工都是心潮澎湃,如果这种曲辕犁真的利民生产,那日后朝廷赏赐起来也定然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这时一位匠工忍不住低声赞道:“使君真是聪慧,不但精于兵事,竟然对农事也有研究。”
另外一人喝斥道:“废话,你莫忘了,水车也是使君想出来的!”
众人恍然大悟,数年来,青州、徐州的水车改造了无数良田,多少百姓因此获得了丰收。
有的乡民家中甚至为李贤烧香祈福。
中国的匠工从来不缺乏创意,也从来不缺乏努力,唯一欠缺的兴许就是动力。
李贤将曲辕犁的图纸交给工匠的时候,他特意提点过,只要日落之前造出木犁,他会重重有赏。
如今动力也有了,匠工们按图索骥,只耗费了一个时辰就造出了木犁。
不过想到李贤的叮嘱,一个年轻的木匠忍不住嘀咕道:“我咋感觉这木犁的犁头应该改的小些?”
另外几名年长些的木匠顿时喝斥道:“三儿,使君给了我们图纸,我们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出来就是有功无过,难不成你还真把使君的客套当旨令了呀。”
被唤作三儿的木匠不敢作声,身旁的几位都是匠工营有数的匠工前辈,说是他的师傅也不为过,被他们喝斥,三儿只能耷拉着脑袋,不吭声。
几个中年木匠商议一番,决定借着村落里的耕牛试验一下。
反正日头还早的很,要是木犁真的好用,到了使君那里也好交差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