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之地水网密布,不利大军奔袭,可是,在中原之地,却是骑军的天下。
赵云奔袭千里,成功夺走天子,这便是明证。
泽幕城之役,青州军大获全胜,俘虏两千多人。
等到太史慈率军抵达之际,所有的战事已经结束了。
太史慈又惊有喜,如果保持这种节奏,青州很快就可以反客为主,在冀州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不过,袁绍可不是摆设,袁绍麾下的十万兵马更不是摆设。
青州军实力虽强,可是,异地而战,对后勤的补给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据城而守也就罢了,起码还有仰仗,若是野外对战,冀州军完全可以发挥人数的优势,以多欺寡,将青州军围的密不透风。
如此种种,北上之前,太史慈便有过考量。
夺城,只是第一步。
青州军的第二步将根据泽幕城中的存粮来规划,若是存粮足够,青州军将会加固城防,据城死守;若是粮秣不多,青州军会在袁军抵达之前疯狂一回,极可能多的搜刮粮秣。
民心,并不在太史慈的考虑范围。
若是大军战败,再好的民心也无济于事,反之,只要大军大获全胜,青州有足够的时间来收敛民心。
赵云突袭入城,速度太快,快到淳于琼来不及焚烧粮秣。
一开始,谁也没想到冀州军既然会败,等到军将反应过来的时候,青州军已经抢占了要地,这时候,再想行事焚粮,显然绝无可能。
战后,统计粮秣,计有米粟十万石,足够两万大军数月之用。
太史慈听罢之后眉开眼笑,他做了坚守的决定。
至于青州,自有田楷他们操心,就算袁绍用险,青州军也足以抵挡。
想罢,太史慈将此处战报第一时间报与李贤知晓,李贤才是统揽全局之人,早些得知情报,他才能作出最准确的决断。
...
第五百四十三章 御驾亲征
飞鸽传书,这是李贤独创的通讯方式。(首发)
相对于八百里加急,飞鸽传书更为安全、便捷。
从冀州到下邳,数百里的路程,即便信使狂奔不休,最低也需要三五日的距离,可是,换成飞鸽传信,两日足矣!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李贤来说,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谋划更多。
战争,比拼的不只是后勤、军卒,比拼的还有情报,以及信息,谁的情报更详细,谁的信息更快捷,谁便能抢先一步,夺占先机。
这两日的时间,太史慈忙着加固城防,搜集消息。
泽幕靠近平原郡,是袁军南下的桥头堡。
太史慈北上之前,谁也不会想到,青州军竟然敢北上袭击。
数年来,李贤麾下实力虽强,可是,军卒数量却少于冀州。
冀州军整军备战之际,徐州百姓人心惶惶。
若是李贤败了,那又该如何是好?
数年来,李贤一直以轻徭薄赋的形象出现,虽说徐州军未尝一败,可是,那些对手都不如冀州军难缠。
这一次,倾巢而出的冀州军摆明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强大的冀州军已经灭了公孙瓒,李贤撑得住吗?
占据泽幕城之后,青州军将分成两派,一派赞同严防死守,在泽幕城吸引袁军主力;另一派主张主动出击,趁着袁军尚未集结之际,主动寻衅,以尽可能多地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为目的,
赵云听罢之后,主动请缨,嘴里道:“骑军可以在外头牵制敌军”。
太史慈迟疑一番,道:“切记,一定要多加小心”。
“都尉宽心便是,若是力有不怠,我不会勉强”
太史慈这才松了口气,道:“如此以来我便放心了”。
赵云不置可否,他很是敏锐,知道这时候不是逞强的时候。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若是因为意气之争导致大军陷入陷阱,那必然得不偿失!
两千名骑卒,赵云可以喊出每一人的名字,他绝不会轻易葬送麾下军卒!
是战,还是守,经过一番激烈的探讨,太史慈决定采取守势。
步卒的机动性远远不如骑军,若是出城而战,很容易发生不妥。
反正大军先占一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只要青州骑军在外游弋,绝对可以让冀州军食不下咽!
泽幕城大捷,青州军初战告捷。
消息传到下邳,李贤眉开眼笑,道:“太史慈真是不错,夺了泽幕城,袁绍再想南下,须得另觅一地了”。
“若是袁绍执意夺城,那又该如何是好?”
“泽幕城粮秣极多,大军固城而守,坚持四五个月不在话下”
糜芳犹疑起来:“冀州军马足有十万,若是袁绍分出一部兵马,绕道南下,青州如何抵挡?”
“田楷麾下有五千新卒,徐和手中有万余玄甲军,有他二人,青州军万无一失”
“我听说袁绍打算引军亲征,使君不去青州吗?”
李贤深吸一口气,道:“天子正在下邳,我身为徐州刺史,哪能擅离职守?”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糜芳目光炯炯,道:“袁绍这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天子为天下共主,御驾亲征,名正言顺,使君何不上书恳请天子移驾青州?若是天子亲政,定会让军将一心,合力杀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