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兵什长涨红了脸,弩箭接连落空,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都尉,让兄弟们再试试吧”。
“别急,快些转移弩机,别让投石机砸中”
“喏!”
相对于数百斤重的投石机,‘床’弩轻便的很,只需要三人合力便可以挪走。
十多名弩兵刚刚抬走弩机,“轰隆”从天而降的巨石便落到了适才摆放‘床’弩的位置。
弩兵面面相觑,他们后怕不已,若是再晚上一时半刻,别说‘床’弩了,说不定连他们的小命都得搭上。
“真他娘的!”连太史慈都觉得庆幸。
城中只有两架‘床’弩,若是折损一架,很难对城下的投石机形成威胁。
幸好,弩兵手脚麻利,这才没有造成损失。
“咯吱咯吱”,伴随着挡箭车富有节奏的轮毂声,不知不觉间,在铁盾的遮挡下,袁军弓手已经前行两百步,进入到了守军的‘射’程之中。
青州校尉急忙请示:“都尉,敌军已至,如何行事?”
“长弓手,散‘射’!”
“喏!”
若是任由袁军齐‘射’,用不了多久,袁军便会压得守军抬不起头来。
守军弓手一旦不能出击,袁军步卒便可以为所‘欲’为。数万大军齐动手,再深再宽的护城河也只是摆设。
反之,若是出动长弓手群起反击,又得时刻提防城下的投石车。
其实,无论长弓手有没有防备,数百斤重的石块凌空落下,对于聚集在一起的长弓手来说显然都是致命的威胁。
太史慈给弓手下达散‘射’的命令,便是让长弓手自由‘射’击,自己找寻目标,不必追求齐‘射’的威力。
如此以来,虽说给敌军带来的威慑力打了折扣,却也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己方的杀伤力。
最难得的是,散‘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军卒的人身安全。
“轰隆隆”,投石机取得的战果远远小于袁绍的心理预期,他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弓手身上。
只要弓手占据上风,步卒便可以出击填河。
渡河而击,袁绍有充足的信心可以战而胜之。
“嗖嗖嗖”,箭来箭往,间或夹杂着受伤军卒歇斯底里的惨叫声。
袁绍、太史慈心中明白,残酷的战事才刚刚开始。
赵云百无聊赖,袁军虽多,却没有显‘露’出死战不休的模样,也就是说,眼下的战事压根不需要他出马。
如果袁军依旧保持这种劲头,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攻上城头白刃战的那一天。
可惜,真是可惜。
赵云甚至生出一股懊悔之情,如果早知道如此,青州骑军压根不需要入城,他们只要在外侧巡弋即可。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
骑军无法出城,作为骑军统领,赵云只能看着太史慈挥斥方遒,指挥兵马大开杀戒。
袁军有备而来,他们躲在厚重的挡箭车后,时不时‘抽’冷子往城头抛‘射’一记。
从下往上,又是仰‘射’,落在城头的箭矢往往没什么力度,即便青州军卒不幸中箭,却也不会影响到他们开弓反击。
弓手对‘射’,双方各有屏障,谁也难占上风。
袁军有投石机作为威胁,而青州军也有‘床’弩开道。
一支弩箭可以轻易破开挡箭牌,让其后的弓手无所遁形。
一块巨石落下,也会形成一圈的兵力真空。
袁绍‘阴’沉着脸,弓手迟迟打不开局面,他不禁焦躁起来:“让投石机瞄准城‘门’,先将城‘门’轰碎吧”。
“喏!”
相对于厚重坚实的城墙,泽幕城的城‘门’是一个防御弱点。
只要破‘门’而入,袁军便可以发挥巨大的数量优势。
“轰”、“轰”、“轰”,投石机准头有限,不可能确保每一次攻击都落入实处,然而,即便如此,地动山摇的巨石还是给城‘门’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太史慈忍不住问了一句:“城‘门’还撑得住吗?”
“如果投石机再掷上五轮,只怕城‘门’就碎了”
...
第五百五十五章 破绽
东汉末年,铁器的铸造水平有限,因而,泽幕城的城‘门’并不是实心铁块,而是由木块、铁皮镶嵌而成。
也就是说,城‘门’的主要构件是硬实的板材,在外头才包裹着铁皮。
这种包铁木‘门’应对箭矢还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可是,对付数百斤重的石块却有些力有不怠了。
“咚咚咚”,每一次撞击,城‘门’都会发出难以承受的巨响。
‘门’栓也就罢了,承重的横梁“吱吱嘎嘎”一直在响。
‘门’后,青州军严阵以待,他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只要发生意外,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冲出去。
虽说,在长弓手的压制下,袁军步卒举步维艰,未能迅速填充护城河,可是,太史慈还是觉得大为不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