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1098)

  就算李贤没有坚壁清野,袁绍大军也难以搜刮到足够的粮秣,除了真正的豪族之外,百姓的存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米粟填饱肚子,无论是军卒还是乡民,都难以保持绝佳的战斗力。

  冀州军卒也就罢了,他们跟着袁绍南征北战,忠诚度无可挑剔,可那些乡民营中的乡民就差的远了,他们之所以愿意抛家弃口,多半是受到大军裹挟,不得不从。

  干最累的活,吃最差的东西,乡民们满腹怨言,可是,四下里俱是冀州大军,乡民们根本不敢反抗。

  只要有一丝活路,乡民便不会铤而走险。

  可是,如果连一口饭食都没有呢?要是在青州军填不饱肚子,只怕乡民长久以来受到的压抑会在一朝迸发出来。

  自古以来乡民愚昧,他们从来不会有什么远见的卓识,他们只计较眼前的利益,只要能够填饱肚子,那么一切都好说,反之,若是让他们食不果腹,只怕揭竿而反是早晚的事情。

  袁绍帐下计有五万乡民,这些人担负着大军的日常运转,不可或缺。

  麾下乡民的秉‘性’袁绍早已经有所了解,正是为了防止愚民坏事,所以他才令麾下密切关注乡民营的动向,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任何的风吹草动。

  此时,麴义将青州军的动向汇报完毕之后,话音一转,又提到了乡民营中的消息。

  “这几日不知道谁将营中缺粮的消息散布了出去,冀州的乡民还好些,他们觉得使君有能力带领他们渡过难关,到没有传出什么流言蜚语,可那些幽州降卒就有些蠢蠢‘欲’动了,不过我已经命暗卫严加监视,绝不会让他们生出事端”

  袁绍咬牙切齿,嘴里道:“如果有必要,我给予你杀一儆百的权利!”

  什么叫杀一儆百,就是说,只要麴义认为乡民营中有人威胁到了乡民营和睦稳定的局面,便可以无需奏报,当场击杀。

  换言之,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袁绍从来不是个‘妇’人之仁的人物,眼下他虽然留有后手,可面临的局面依旧险峻无比,一着不慎就是全盘皆输的局面。

  这时候心慈手软,那就是将十万大军置身于危险境地。

  幽州降卒俱是公孙瓒麾下兵马,坑杀他们,袁绍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从一城之地,到如今两郡之地,袁绍好不容易历经坎坷,才有今日之辉煌,他可不想前功尽弃!

  麴义是个聪明人,他没有多言语,只是低声应诺:“使君宽心,末将定不负所托!”

  袁绍微微颌首,又道:“我让你联系的那些客商什么时候能够赶来。”

  “有了使君的印信,那些粮商一定可以在五日之内赶到”

  袁绍站起身来,深吁了口气,道:“青州、徐州的世家豪族视我为仇寇,从他们那里,我怕是得不到一粒粮食,兖州、冀州的客商虽然能解的我一时之需,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况且,商人逐利,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们身上,到头来只怕会是一场空。”

  麴义眸子‘精’光闪烁,他听懂了袁绍的意思,必须尽快找到另外一条补充粮粟的法子,不然要是运粮的客商被扣了下来,那袁绍的十万人马就真的只能坐吃山空了。

  可是,粮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时之间,要去哪里找这么些粮粟供大军食用?

  眼看着数万大军就要饿肚子,忽有一名信使快马而来。

  “报,使君,兖州来使”

  袁绍一个‘激’灵,“使者在哪里?快快有请!”

  宛若溺水之人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袁绍将曹‘操’当成了最后的希望。

  来者是个面相英武的军将,甫一见面,他便直入主题,道:“奉曹使君之名押解五万石粮秣至此,请使君勘验”。

  “啊?多少?”

  “五万石”

  袁绍仰天大笑:“哈哈,许子远真乃栋梁之材也!”

  毫无疑问,若非许攸之故,曹‘操’决不可能在这时候出兵

  “许子远呢?”

  “我部人马先行一步,许先生随后就到”

  袁绍连连颌首,虽说,他已经使人联络各地粮商,购买粮秣,可是,粮食一日不到手,那便是空话。

  有道是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到手。

  只要能够缓过当务之急,袁绍就有信心转危为安。

  说到底,冀州军并非大败,只不过是因为取粮的谣言才‘乱’了军心而已。

  一旦粮秣出现,冀州军便可重新恢复战力。

  高唐城,天子刘协心情极差。

  冀州军围城以来,刘协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的监视。

  应对袁绍的大举进犯,双方都已经到了图穷匕见,手段尽出的时候。

  李贤不能容忍刘协在背后给他捅刀子,因而,哪怕刘协一无是处,李贤也会将他带在身边,为的就是防止刘协勾结他人,玩出什么‘花’样。

  事实证明,李贤的考虑不无道理。

  出征之后,刘协表现的百依百顺,可是,某一次,趁着护卫不慎,刘协差点逃出去!

  李贤好不容易才虎口夺食,将刘协“请”到青州去,哪里能够容忍天子离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