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1130)

  远在下邳的徐庶、糜芳、陈登、徐盛等人无法赶到,急切间,李贤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战机稍纵即逝,必须尽快作出选择。

  高唐县衙,李贤高居上首,麾下文武官员分左右落座。

  武将倒是人才济济,文官只有陈宫以及徐干、管宁寥寥数人。

  李贤直入主题,道:“今日将诸位唤来,只有一事,下一步大军该何去何从?”

  战胜袁绍,胡庸、太史慈等人都觉得信心爆棚,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继续战下去。

  至于北上还是南下,各人自有想法。

  胡庸向来唯李贤马首是瞻,此时再度表态:“主公,我没有什么意见,一切都听你的”。

  李贤微微颌首,嘴里道:“大家尽可畅所‘欲’言,不必顾虑,今日决意一下,明日便要出兵!”

  徐和干咳一声,道:“末将倒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袁绍已死,冀州必‘乱’,就算袁谭能够执掌大权,短期之内也构成不了威胁,与其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倒不如挥师南下,收拾曹‘操’。世人皆知我徐和与曹‘操’有大仇,可是。此番所言却发自肺腑,请主公明鉴”

  李贤正‘色’道:“定毅,你的心思我明白,玄甲军功勋卓著,我都心中有数,你放心,无论是否南下,我都会给你一个‘交’待!”

  徐和闻言一颤,他低下头。再不多言。

  有李贤一句话,比得赏十万钱都来的舒服。

  一直以来,徐和心中都憋着一股气。

  连番大战,玄甲军出力甚多,可是,扬名立万的机会却几乎没有,就连此番高唐之役来说。玄甲军固守城池,错过了击杀袁绍的机会,只取得了俘虏万余人马的机会,对于徐和来说,这样的战绩远远不够。

  本以为李贤会因此生出小觑之心,谁曾想。李贤竟然很是理解。

  为将者,怕的是什么?

  一怕军卒失心,二怕上官多心。

  身为黄巾降将,徐和兢兢业业,从不‘乱’出风头,幸好,一切简在“帝”心。

  只要李贤心有亏欠。一切都好说。

  徐晃已经想明白了,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慨然接受。

  这时候,田楷犹豫一番,嘴里道:“我本是降将,公孙瓒又为袁绍所灭,理应避讳一番才是,可是,适才定毅所言极是,只要出于公心,何惧之有?使君,我有不同意见”。

  “嗯,说说看”

  “兖州与青州多次‘交’恶,可是,没有一次能够讨得好处,这说明曹‘操’不是我们的对手,就拿这一次来说,袁绍大军出击,曹‘操’也不甘寂寞,挥军进攻阳关,可事实如何?时至今日依旧未得寸进,在我看来,与其在曹‘操’身上‘浪’费时间,倒不如挥军北上,一举吞并冀州,冀州,九州之首也,使君得知必如虎添翼!”

  田楷所言虽然片面了些,尤其对曹‘操’实力估算不足,可是,他的分析也很有道理。

  曹‘操’麾下人才济济,要想彻底收拾他,绝非一日之功,就算此番大军南下,也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想到这里,李贤心中开始偏向于北进了。

  太史慈本为青州都尉,算得上是北军,大军北进,他自然乐见其成,而且,对于太史慈而言,他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理由,先锋军虽然在开战之始出其不意攻占泽幕,又‘逼’得袁绍损兵折将,可到头来并不如背矛军立功显赫。

  大军如果南下,先锋军肯定无法跟随,只得驻留青州,那时候,岂不是又无战事?

  反之,若是大军北进,先锋军就有再次立功受赏的机会。

  徐和、田楷畅所‘欲’言,太史慈略一沉‘吟’,也开口说道:“末将附议,大军北上,利大于弊,有道是打蛇不死必为其害,袁绍虽亡,可是,冀州实力犹存,绝不可小觑”。

  李贤微微颌首,道:“子龙、叔至、元龙,你们有何高见?”

  陈到斩杀袁绍,俘虏审配,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不愿再出风头,嘴里道:“末将唯主公马首是瞻”。

  “子龙?”

  赵云曾经在公孙瓒手下待过一段时间,后来,回乡探亲之后断了联系,可是,赵云却总觉得自己欠公孙瓒一个人情。

  “主公,末将愿意挥军北上”

  李贤明白,若是北上,乌桓骑军的作战**肯定更强些,他拍了拍额头,道:“容我好生思量,元龙,你意下如何?”

  徐和、陈登不在,陈宫便是李贤身边地位最高的文士,他略一沉‘吟’,嘴里道:“主公,北进南下各有利弊,于我而言,北进更佳”。

  “这是为何?”

  “辽东公孙度、北方乌桓绝非良善之辈,袁绍在的时候,冀州尚且无忧,可是,现在袁绍已亡,凭借袁谭、袁熙,绝难掌控大局,与其坐看冀州沦入他人之手,倒不如据为己有,以立不败之地!”

  毕竟是掌控暗营的人物。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友军。

  不过,在座诸人绝非迂腐之辈,他们明白,陈宫的分析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