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点将台,李贤“呛啷”一声‘抽’出佩剑,嘴里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台下少年面面相觑,都不敢随便应答,但近千人的队伍中总归有几个胆气足的,他们憋了半天没憋住,便扯着嗓子吼道“剑!”
“不错,剑是兵中王者,王者之气又在于正道,那我再问你们,当今天下的正道什么?”李贤挥剑做了几个“劈、斩、刺、挡的姿势再度发问。
台下一片寂静,“正道?”对于数月之前的少年郎来说,他们只想吃饱喝足,舒服的跟着爹娘过日子,嗯,要是家中的‘鸡’能多下几个蛋,圈里的猪羊能多下几窝小崽,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他们不太懂得正道是什么。
真的没有人能答出来吗?李贤环顾四周,被他注视到的少年都是慌忙低下了脑袋,少有几个敢于和他直视的也都是一脸茫然,心中暗叹一口气,李贤正‘欲’自问自答,却听到台下传来一阵清脆的声响“奴寇犯我边疆,杀我百姓,击杀奴寇,还我大汉一个朗朗乾坤,这便是正道!”
心中欢喜的砰砰砰直跳,李贤面上都笑出了一朵‘花’儿,虽说戴了盔甲,底下的少年都看不透彻,但灵敏的少年还是从他的笑声中听出了那份欢喜:“哈哈哈,答得好!对,当今天下正道就在于挥剑驱鞑虏!而我建立这个学堂的目的,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我大汉民族手中的利剑,为我大汉‘荡’尽世间一切不平之事!”
小說网
...
第六百一十五章 宛城小道
对于李贤而言,军卒只是消耗品,将官才是维系战斗力的重要纽带。
在残酷的战场上,再‘精’锐的军卒也免不了阵上死,
可是,将官就不同了,一个好的将官很有可能绝地反击,将军卒从尸山血海中带出来。
徐州军事学堂,这便是李贤意志的缩影。
家国天下对于少年们而言太过遥远,只有家学渊源的几名少年才懂得其中的涵义。
李贤用利剑来做比喻,例子生动无比,当即触动了无数军卒。
少年们热血沸腾,人人高呼,“愿为大汉之剑,愿为骠骑将军之剑!”
渐渐齐整起来的呼喝直冲云霄,吹的那杆“汉”字大旗呼呼作响。”
李贤很是满意,怪不得伟人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一千名少年,这就是一千颗种子,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观世界,很容易被人影响,只要李贤在少年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日后,便可通过他们来掌控军队,再也不必担心军队的忠心问题。
征讨并州,这只是近期方略,而军事学堂却关乎长久之计。
只要李贤能够屹立不倒,学堂培育出的子弟便可以背靠李贤这棵大树,青云直上。
同样,李贤通过学堂将一千多个家庭牢牢地捆缚在自己的战车上,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并州,扶罗韩战死之后,步度根接过大权,他充分认识到青州军的强大,并没有继续鏖战的意思。
河内张扬倒是一心死战,可是,鲜卑退却之后,他孤掌难鸣,无奈之下,只得投降。
太史慈倒是没有为难张扬,败军之将而已。
并州百废待兴,鲜卑入侵之前,并州虽然改旗易帜,宣布归顺大汉,接受李贤的领导,可是,由于顾及太多,太史慈未能及时增添人手,编练士卒,正因为如此,扶罗韩才能势如破竹,攻下浑源城。
血的代价震醒了那些固步自封之人,他们开始意识到,必须改变了,否则的话,再有一次并州之变,到时候死的还是并州人!
其实,无论并州权贵如何抉择,李贤都已经下定决心:必须尽快掌控并州。
所谓掌控,便是掌控军权、税赋。
人口、赋税、军队,这干系到地方的命脉,等闲不可弃!
此番,鲜卑南下,正好给了青州渗入的理由。
在李贤的指使下,陈武就任并州都尉,执掌并州军权,田楷就任幽州都尉,胡庸为冀州都尉,管仲、国渊督管三州农事;陈登掌管三州税赋,众人各得其所,一时之间,袁绍疆域尽归李贤之手。
北征军马各有赏赐,便是张飞都得授实职,麾下兵马可以扩充至六千人。
大战过后,军卒急需休整。
吞并过来的地盘也需要消化吸收。
督管农事的管仲、国渊等人忙得不可开‘交’,经过李贤同意之后,他们将水车引入北方,又用俘虏兴修水利,平整道路。
一时之间,冀州之地尽是忙碌之人。
袁绍掌权的时候,北方的商路堵塞,青州的商贾只能给通过辽东公孙度来置换出想要的货物,等到袁绍死后,袁氏兄弟、乌桓人、鲜卑人接连跳出来生事,战争的威胁下,商路大受影响。
直到今日,步度根引军北退,幽并之地再无阻隔。
乌桓的牛羊、皮‘毛’,青州的盐粒、美酒开始流通起来,各地互通有无,为李贤带来了大量的进项!
宛城以北二十里,韩浩立在一一匹高头大马之上,嘴里没好气的冲着那些拉下的士卒大声呼喝,“快!都快点跟上!”
“将军,我们可是跑了三个时辰了,能不能歇会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