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开外,关羽叹了口气,他不知道自家兄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染上这个怪癖的。
为防消息走漏,对刘备不利,每到这个时候,关羽都会驱散卫卒,自己亲身卫护。
屋内的惨叫,每一次都让关羽心头惨然。
大兄变了,真的变了。
张翼德效力李贤之后,刘备便多出一股暴虐的情绪。
关羽记得很清楚,有几夜,他甚至听到彻夜的惨叫。
若非事后关羽亲自安慰,说不定刘备的妾室真会作出什么傻事。
翼德,桃园三结义难道都是幌子吗?你为何背板了兄弟誓言?
忠义两个字,这是支撑关羽活着的信念,他无法理解张飞的做法,如果战场相遇,他也定然不会留情。
想到这里,关羽意兴阑珊地叹了口气,无限萧索。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倾巢来犯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氏,因战国时河北涿郡隶属燕国,因而,张飞时常自称燕人张翼德。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义结兄弟,成为生死之‘交’。
刘备隐忍善谋,关羽急公好义,张飞猛不可当,三人合力,当即闯下偌大的名头。
若不是李贤横空出世,坏了刘备的好事,此时,刘备已经坐拥徐州之地,成一番威名。
地盘丢了可以再夺,兵马没了可以重新招募,可是,结义兄弟拒不相投,这该如何是好?
刘备深恨李贤,若不是此人用计害了孔融,栽赃嫁祸于他,张飞又何必留质于青州。
如果张飞不在青州,刘备左臂右膀有若神助,又哪会沦落到今日这般凄惨的地步?
说来说去,刘备都觉得自己没有错。
是李贤无耻在先,张飞无义在后!
刘备痛恨李贤,痛恨张飞,觉得天下人都辜负了他。
不过,在关羽面前,刘备从未流‘露’出类似的心思。
越是如此,关羽越是觉得张飞不够义气。
虽说刘备有错在先,可是,长兄之错不为错,作为兄弟,关羽觉得张飞不应该记恨在心,否则的话,便有违忠义这两个字。
只可惜,熟读《‘春’秋》的关羽却不懂张飞的痛楚。
那一日,李贤重兵围困,若非张飞‘挺’身而出,刘、关二人早已经沦为阶下囚。
毫不客气地说,是张飞牺牲自己,这才成全了刘、关二人。
本以为刘备逃出之后,一定会想法设法洗清嫌疑,救出为质的三弟,可是,张飞等了又等,只等来刘备劝他逃遁的书信。
自由?
自始至终李贤都没有限制张飞的自由,说到底,一直是张飞自己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
李贤守信,因为张飞的缘故,他放了刘备、关羽,同样,在真相大白之前,张飞不会独自逃生。
正是因为心的那份坚持,张飞才放弃遁逃,也因为此时,张飞与刘备的隔阂才越来越大。
张飞秉‘性’耿直,错的是错的,对的是对的,刘备迟迟不肯表态,这让他很是失望。
一年,两年,三年,时间一直过了五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了解一个人。
张飞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一直嗤之以鼻的李贤竟然有如此本领。
嚣张无的曹‘操’如何,还不是说败败?
四世三公的袁绍又怎样?幽州、并之地尽归李贤之手。
与李贤起来,刘备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完全不得台面。
张飞骨子里终归流淌着战斗的血液,长时间的闲置过后,他心情低落,颓废暴躁。
直到有一天,张飞征得李贤的许可,征讨曹‘操’。
虽说张飞没有统领兵马,只是孤身一人,可是,在血脉贲张的战场,张飞却找到了久违的感觉。
窗棂外几只不知趣的蛐蛐正唧唧歪歪的叫个不停,书阁内通红通红的烛火在风轻轻的摇曳着,借着烛光,李贤在凝眉苦思。
作为穿越过来的人儿,李贤很明白自己现在的地位,说白了,他是个强大的‘乱’臣贼子。
如果青州军能够一直胜下去也罢了,没有人能够对李贤指手划脚。
反之,若是青州军突然败了,李贤一定会横遭不测。
毫不客气地说,李贤的一切都与他手强大的军力密不可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自古皆然。
洋洋洒洒写了近千字,李贤终于长吁一口气,狠狠地掷笔而出。
翌日一早,李贤便书天子。
“当今天下,大‘乱’将起,青州虽然地广物博,可是,人均钱粮却不多。土地的拓展需要充足的士兵以及英勇的将领,当然,更需要有足够的钱粮;钱粮的获取则需要百姓富足,要想百姓富足要休养生息。由此来看,土地、钱粮的多寡与百姓有密切的关系,只有百姓生活安康,国家才会强盛……”
看到这里,天子刘协不禁微微颌首,李贤能够明智的看到这一点,而不是盲目的穷兵黩武,这说明李贤还算一个可造之材。
越是如此,刘协越是心头黯然,李贤如此,何时才是刘协的机会?
拒绝是不能的,刘协只能同意施行,看一看这法子到底有多少可行之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