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1262)

  “好,三五日,寡人还等得起”,刘协感叹一声,心中却道,这黄皓心思阴沉,眨眼间就猜到了我的真实目的,怕是不简单。

  不过,刘协明白,就算黄皓是他人的眼线,他也不敢将其除去,因为他这个天子并无实权。

  “陛下,太中大夫来敏入宫求见”

  “宣!”

  多久,来敏便来到中和宫。

  “陛下今日的气色很是不错,莫非心有喜事?”

  来敏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了刘协的异常。

  如果是汉武帝,说不定会给来敏套上一个目无尊上,擅揣帝心的罪名。

  可是,刘协却没有那个谱,举国上下都知道来敏“放荡不羁”,是个真性情的人物。

  “先生慧眼如炬,寡人心情甚佳,对了,不知先生意欲何为?”

  “今日出门之前,下臣算了一卦,觉得天子有话对我说,所以我自请上门”

  刘协哑然失笑:“竟有此事?”

  接着,在来敏似笑非笑的目光中,刘协说道:“先生神机妙算,朕今日是想向先生请教一下管子治国之道”

  来敏摇头晃脑的说道“管子治国,管仲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富民强齐,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陛下,你能等那么久吗?”

  刘协颌首微笑“等,有什么说法,不等的话,又有什么说法?”

  来敏击掌大笑,旋即探长了脑袋,向刘协小声的说道“陛下能等,可大汉却等不得!”

  刘协眉毛一拧,嘴里道“还请先生赐教。”

  来敏随手捻了一个果实,轻轻的抛了几抛之后便听他说道“陛下聪慧,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又何必让我这个老家伙献丑呢?”

  “先生多虑了”

  “既然真要听,那我就说上一说。管仲能用四十年的时间辅佐齐小白,只因为当时齐国的环境与我大汉大不相同”

  刘协微微点头,之前他心里虽然有个模糊的概念,但还没能分析到这个地步,眼下既然有人为他分析,他也就乐得享受别人的成果。

  “齐国的东面是大海,北面是贫穷的燕人,南面是弱小的卫国,只有西面是尚未强大的晋国,而我大汉呢?军阀割据,互不隶属,天子虽贵为国君,却无实质之权,如果陛下用管仲的方法治国,你觉得要用多少年的时间可以让蜀汉富强起来?”

  刘协默然不语,而来敏却似乎找到了感觉,他朗声高喝“十年?还是二十年?”

  “曹操已占关中,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占富庶之地,如今,天子尚在,此等小人不敢大举入侵,但是一等到他们稳定了局势,只怕到时候大汉危矣!”

  “先生的意思是?”

  “曹操占据的中原之地虽然久经战乱,但毕竟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只要肯发展起来,他们的潜力十分巨大,而且陛下不要忘了,管仲可是活了八十岁”

  来敏的提醒让刘协瞬间醒悟,作为皇帝,他不能忽略了政策执行者的重要性,况且李贤在徐州的地位绝对是无可比拟的,“先生所言深得我心,深得我心呀”。

  来敏吃了个果子,又大大咧咧的打了个哈欠,这才懒懒的说道“管仲治国的理念是富民之道,他认为政策的制定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只有百姓接受的政策才是好的政策;政策实施之前,要广泛听取百姓的一件,有利于百姓的坚决去做,不利于百姓的事情一件也不能做,要让老百姓安乐、安全、富足”。

  说完这段话之后,来敏拱了拱手,嘴里道“高祖刘邦之所能够取得天下,就因为他顺应了民心!”

  刘协连连颌首,他知道民心的重要性,这玩意儿,如果用对了,绝对是件大杀器,只可惜,天子政令不出皇宫,否则的话,倒可以在上面下下功夫。

  ...

  第六百四十三章 商议

  民心?

  黄巾席卷天下的时候,正是十常侍乱政之时,那时候,苛捐杂税沉重无比,穷苦百姓难以生存。

  试想,连活着都成了奢望,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奔头?

  绝望之下,乡民百姓往往会受人蛊惑,走上极端,正因为如此,张角揭竿而起的时候,才有那么多人响应。

  汉庭势危,可以归咎于失了民心,那么李贤呢?

  青州也好,徐州也罢,两地的百姓都对李贤敬服不已。

  若非李贤横空出世,青、徐之地的百姓哪能过上如此恬静的日子?

  不必担心黄巾之害,不必遭受苛捐杂税之苦,只要安分守己,努力劳作,其人必有回报。

  百姓得到了实惠,自然拥戴李贤的统治。

  时间过的越久,刘协越是犹豫。

  李贤的强大已经世人皆知,袁绍、曹操、刘备、刘表,都不是他的对手,就连鲜卑、乌桓这等狼子野心的外族也败的心服口服。

  刘协也曾换位思考过,如果换做是他,能否做的比李贤更好?

  答案是否定的。

  需要博上一博吗?

  眼下,刘协虽然没有大事的决议权,可是,李贤已经试着放权了,也许,用不了多久,李贤就会功成身退。可是,那一天会是多久?二十年?三十年?

  刘协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的耐心,可是,如果不等的话,刘协只能与李贤反目成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