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小大人一样微微颌首,道:“母后,我记下了,我知道,毒死父皇的刘常侍侍奉父皇十多年了”。
“你怎么知道的?”
“内侍们闲聊间说出来的”
伏太后不再多言,只是放下奏章,叹了口气。
翌日朝会,天子准了李贤的奏章。
满朝大臣议论纷纷,他们出身望族,向来与李贤不是一路人。
,这是要挖墙角呀!
设立招贤馆,那些寒门子弟已经占了不少职位,此番若是开科取士,地方上岂不是都要换成李贤的人?
有心死谏,可是,文官之首董承没有表态,众人心中抑郁,又不敢触怒李贤,只得沉默不言。
会后,董府门庭若市。
董承无奈,只得将人请入府中。
“侯爷,李贼猖狂之至,竟想开科取士,此举一出,我等置于何地?”
“是呀,李贤小儿把持朝政,多有不法,如今公开取士,就是要釜底抽薪,将我等舍弃呀”
“还请侯爷入宫,与贵人相商,诛此****!”
……
董承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低喝一声,道:“说完了吗?”
众人茫然失措。
“你们若是说完了,我来说几句”
“侯爷请说”
“李贤不是傻子,他想治理天下,仅靠那些泥腿子,寒门子弟是万万不成的,所以大家不必担心,郡望依旧是朝廷根本”
第七百二十八章 士子
章武二年是新皇继位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注定不会平静,地震、蝗灾、水患,接踵而至,若非朝廷赈灾得当,徐州、兖州、冀州早已经饿殍满地。
然而,正当天下人的目光为兖州所吸引的时候,一个劲爆的消息传来:天子下诏,决定公开取士,无论是谁都可以到下邳一试。
兖州、冀州、徐州、青州、幽州,各地的郡府衙‘门’已经将告示贴到了城‘门’口,士子文人跃跃‘欲’试,便是江东、益州、河东的士子都有蠢蠢‘欲’动之势。
是什么吸引了天下士子?
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这是其一;过关斩将者,月旬之内安排官职,这是其二;试卷糊名,统一阅卷,这是其三。
新颖的选拔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暗箱‘操’作,通过笔试、面试双试者又可以得授实职,这可是数百年间从未有过的事情。
但凡文人士子,俱是眼高于顶之辈,区区考试而已,他们压根不放在眼中。
不少人已经开始议论,通过遴选之后官授何职才不算埋没了颜面……
当然,也有理智之人开始打听试题,试图走些捷径,只是,李贤早有防备,试卷也好,考官也罢,一概保密。
朝廷越是如此,说明越是重视此次考试,郡望士子也就罢了,他们把此次考试当成了镀金的过程,考中与否干系不大,可是,寒‘门’子弟就不同了,大汉开国数百年,孝廉制度早已经被郡望豪族垄断,罕有寒‘门’子弟出头为官,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他们自然珍惜无比。
之前,李贤虽然设立了招贤馆,遴选之后也可为官,可那毕竟是郡府设立的机构。
通过招贤馆做官,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像是投靠李贤,传出去毕竟有碍视听,可是这一次就不同了,天子下诏,举国选才,一旦选上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只是这一点就值得博一次!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写在公告中的文字,据说是大将军李贤所作。
汉时游侠极多,士子也多以博闻强记为荣,李贤鼓动士子出‘门’游行,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各地士子奔走呼告,相约结伴而行。
下邳,府库拨款修缮了学监,又新建了不少房舍,以备大用。
这一次公开取士,天下文人士子齐聚下邳,可是数百年从未有过的盛况。
李贤丝毫不敢大意,公开取士本是好事,可是,如果传出舞弊丑闻可就‘弄’巧成拙了。
为了以示重视,李贤特意调出一千军卒将学监团团围住,在大比之前,严禁任何人出入!
当然了,一味的严苛也不是办法,这一日,李贤乘坐马车来到学监,其后,有车马带来了酒‘肉’,他是来“劳军”的。
‘门’口守卫的军卒急忙行礼,李贤微微颌首,道:“此次公开取士,事关重大,你们一定要尽忠职守,替我把好这一关,明白吗?”
军卒‘激’动不已,“大将军宽心便是,我等必效死命!”
李贤微微颌首,他迈步进了学监,问道:“沮院丞呢?”
“正在誊写试题”
“请他过来吧”
“喏!”
沮院丞便是徐州书院的院丞沮授,自从袁氏败亡之后他便闲置在家,李贤多次征召,沮授一直避辞不受。
此番,之所以出山,是因为李贤与田丰一道登‘门’拜访,讲明“开科取士”之利。
沮授也是寒‘门’子弟,他自然明白寒‘门’子弟的难处,如果此番大事可成,此后,天下寒‘门’便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