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赶到的时候,太史慈所部人马已经入城三千人。
这三千军马俱是百战老卒,他们入城之后,第一时间便是稳住阵脚,为后续大军的入城创造条件。
曹丕杀红了眼,“太史慈,受死!”
太史慈眯缝着双眼,他没想到,曹丕竟然没逃,这倒是一桩功劳,“杀!”
双方主将甫一下令,大队人马便厮杀作一处。
陈留已破,曹军已然胆寒,他们只是畏惧曹丕的威势,不得不死战而已,而青州军呢?
大破南门,军卒士气正旺。
开战至今,青州军甚至没有什么死伤,可谓锐气正盛。
“铿铿铿”,甫一交手,青州军便占据上风。
曹丕身边虽有军卒死战,可是,他们的数量太少了。
城外,青州军源源不断而来,而大呼酣战的曹军却越战越少。
西门,胡庸依旧在猛烈攻城,他牵制了大量守军。
这时候,就算曹丕下令大军来援,却也迟了。
入城的青州军已经像钉子一般牢牢地钉在城中,赶走他们?除了硬拼之外,再无任何捷径可走。
如果是在开战之前,曹丕尚有把握逼退太史慈,然而,如今士气尽丧,他明白,陈留失守是早晚的事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事到如今,曹丕本该认命才对,可他却心中大恨。
曹丕认为,他明明已经做到了所有能做到的事情,可是,陈留还是破了。
为什么?
难道说,上天也在眷顾李贤,眷顾着青州军吗?
第七百六十一章 郭嘉指点迷津
曹丕弓马娴熟,对付三五个军汉不在话下,可是,太史慈是谁?
史书记载,太史慈可是能与小霸王孙策大战上百个回合不分胜负的人物。
战场之上,十人敌只不是普通战将,百人将可以成为良将,千人敌为大将,万人敌为上将!
曹丕与太史慈之间差了可不是一点两点。
南门沦陷,青州军长驱直入,陈留危在旦夕,曹丕只不过是凭着一股怨愤之气在厮杀。
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气泄了,再想超水平发挥,几乎是天方夜谭。
刚开始,曹丕奋起余勇,尚能与太史慈对拼一番,可是,时间一久,曹丕便只有招架之力,再无还手之功。
若不是太史慈一心想抓活口,曹丕早已经死了。
局势不妙,这时候,曹丕才意识到自己有多莽撞。
单挑敌将,不只需要勇气,还需要上佳的武艺。
可以想象,若是曹丕落败身亡,陷入混战的曹军将士绝难支撑下去。
曹丕虽然萌生了死志,却不代表他现在就想死。
只可惜,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曹丕此时的生死完全不在他掌握。
“铿铿”,武艺精湛的太史慈逼退了两侧的曹丕亲卫,他需劈了一记,完全吸引了曹丕的注意力,这时候,只需要一个回合,太史慈便可以击落曹丕,将其擒拿。
大功告成之际,远处传来一声呐喊,“大公子,某来助你!”
来者速度极快,几乎眨眼间便蹿了过来。
曹丕大喜过望,“叔父!”
来的正是曹军大将曹洪。
曹洪善使大刀,第一时间便为曹丕解围。
太史慈虽然无奈,却也知道,不将曹洪击败,自己不可能擒获曹丕。
兵对兵,将对将。
曹丕死里逃生,然而,四周的曹军士卒却落入下风。
冲入城中的青州军太多了,他们逐渐占据了上风。
陈留破的诡异,高大厚实的城墙怎么会说破就破?
陡然出现的炸响又是怎么回事?
太多太多未知让曹军无心作战,他们只是被曹丕胁迫至此,不得不战。
一方士气高昂,一方疲于应付,两相比较,自然是青州军稳居上风。
照这趋势,用不了多久,青州军便可以掌控全局,夺下陈留城。
曹丕放眼四望,己方人马都已陷入苦战,青州军源源不断而来,他们仿佛不知疲倦一般,奔入城中的第一时间便可以加入战斗,
“大公子,速速退去,再不退却可就晚了”
“大公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呀,陈留丢了,我们还可以再夺回来,可是,你若是出了事情,曹公情何以堪?”
“大公子,事已至此,还请速做决断!”
……
劝退的声音不绝于耳,曹丕硬若磐石的心思逐渐松动起来,他本想与陈留城共存亡,可是,看到己方人马惨死的模样,他又觉得不甘心,他想重头再来!
退却,意味着要接受失败,接受流言蜚语。
相对于死亡,活着才是最大的挑战。
想到这里,曹丕终于咬紧牙关,下达了退却的军令。
“叮叮叮”,鸣金声响彻战阵。
曹军士卒精神一阵,熬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退军的信号,他们打起精神,强行逼退了步步紧逼的青州军。
是生还是死,全在一念之间。
下达全军退却的命令之后,曹丕在曹洪等亲卫的掩护下,顺利退出城外,他望着高大的城墙,叹息不已。
四周亲卫浴血奋战,“公子,快走吧,再不走可就来不及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