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1559)

  写这封信的时候,周瑜还没有发动这次进攻,那时,江东军磨刀霍霍,倒也是个威胁。

  只是,谁也没想到,一日的功夫,李贤便大获全胜,全歼江东水军。

  孙尚香的出发点是好的,她还在信中说,无论双方谁胜谁败,她都不会责怪,只是恳求李贤,若是青州军兵临城下,无论如何也要给孙权一条活路。

  李贤松了口气,他当然不会逼死孙权。

  孙氏三代,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如果他逼死孙权,势必会影响江东的安宁。

  历史上,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充分说明,非暴力也是可以解除纷争的。

  当然了,如果孙权一心权势,李贤也为他准备了大展拳脚的地方:东瀛之地!

  至于曹丕,李贤与曹氏的仇怨已经到了不可化解的地步,就算他不想杀曹丕,曹丕也不可能化干戈为玉帛。

  这样的威胁,当然还是尽早除去的好。

  想到这里,李贤手书一封军令,通过信鸽传给了太史慈,信中只有寥寥几个字:长安已下,洛阳何日归?

  太史慈接到军令之后额头生汗,曹操败亡之后,曹丕的残余势力蜷缩在洛阳、许昌一带。

  臧霸夺下长安之后往西扩张,将大片关西之地纳入囊中,这时候,曹丕、曹彰兄弟放下了偏见,共同对敌,倒是颇为棘手。

  原本太史慈打算等到神机营的火药充足之后再行攻城的,可是,看模样,李贤已经等不及了。

  第七百五十章 插曲

  许昌属豫州,北临新郑、西依伏牛山,东临兖州,南靠堰城。

  洛阳失守之后,曹氏在关中的势力分崩离析,曹丕无奈,只得困守许昌。

  作为曹氏在豫州的统治中心,许昌城高池深,百姓众多。

  章武三年秋,太史慈亲率大军抵达许昌城下。

  曹丕、曹彰严阵以待。

  连番恶战,曹军兵力已经不足万人,危急关头,为了阻挡青州军的兵锋,曹丕强行征调男丁参战。

  城中年满十六以上的男子,无一例外,尽数征召。

  大军抵达,太史慈并没有仓促进攻,他亲自来到许昌城下,嘴里道:“某乃东莱太史慈,曹丕何在?”

  须臾,曹丕阴冷的声音便传了过来,“我在这里,你待如何?”

  太史慈叹了口气,道:“时至今日,曹公子难道还不明白吗?曹氏大势已去,再做顽抗又有何意义?”

  曹丕冷冷一笑:“如此说来,我应该开城乞降,献上城池?”

  太史慈沉默半晌,道:“我可以向公子保证,开城之后,绝不伤害一人,一切任由天子处置”。

  “天子?乳臭未干的小儿罢了,如今朝廷大权俱由李贤把持,这一点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太史慈,你还是省电力气吧,莫要啰嗦了,许昌我是万万不会交给你的,你想夺城,尽管来攻!”

  “曹丕,你这又是何苦呢?”

  曹丕放声大笑,“我这是何苦?若非李贤咄咄逼人,我曹氏怎会沦落到今日地步?如今,你兵临城下,却问我何苦如此?太史慈,你是傻了吗?”

  太史慈当即明白,曹丕是铁了心要顽抗到底了,他拍马回营,再不多言。

  第一日,先锋军并没有贸然攻城。

  许昌可是座坚城,若是毫无准备便盲目攻城,除了枉送性命之外,再无其他用处。

  城头,曹丕面沉似水,毫无疑问,像太史慈这般敌将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睿智,冷静,不为感情左右。

  如今,太史慈筹备的越久,青州军接下来的攻势便越猛烈。

  曹军军械虽多,可是,兵员却严重不足,长期作战,必定力有不怠。

  这可如何是好?

  曹丕一筹莫展的时候,忽有一人毛遂自荐。

  “大公子,某有一计,定可大破太史慈”

  曹丕皱起眉头,嘴里道:“吕旷,你有何计?”

  吕旷本是河北军将,袁绍败亡之后,他追随曹操,凭借一身武艺,很快便崭露头角。

  如今,曹军人才凋零,吕旷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

  “太史慈初来乍到,营盘定然残缺,如果我在此时佯装归顺,混入青州军中,一定可以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曹丕吸了口冷气,“此计九死一生,吕将军,三思呀”。

  吕旷正色道:“曹公待我恩重如山,大公子,请给我一个报恩的机会”。

  “也罢,既然你一心行险,我便给你个机会,只是,突袭敌营,事关重大,不知道你打算带领多少人出城?”

  “末将麾下六百人足矣”

  “我给你一千军卒,今夜子时出城,到时候,我会使人虚张声势,配合你出城”

  “多谢大公子”

  曹丕正色道:“是我该谢谢你才对,危难见忠臣,吕将军,我曹氏有你这等大将,何愁东山再起?”

  吕旷连连颌首,“大公子静候佳音便是!”

  时间过的极快,转眼便是子时,城外,青州军只听得城中突然一声呐喊,接着,一彪人马便从城中杀了出来。

  太史慈披甲出营,命人全神戒备。

  不多久,吕旷带着一千兵马便来到了城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