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177)

  “我等误入歧途,愿改邪归正,恳请县尉宽恕!”

  大头领于海都跪下了,剩下的贼寇哪里还会犹豫?

  听说来的是李贤李三郎之后,贼寇们跪的心甘情愿。

  败在这样的豪杰手中,二龙山也不算埋没了名头!

  众人都跪了下去,只有于红樱、马雍没有跪。

  胡庸勃然大怒,正要上前教训一番,却被李贤劝住了。

  “我有言在先,只要缴械归顺,我可保你们不死,不过,据我所知,莒县百姓很不待见你们,如果你们想要活命,不如给我回夷安吧”

  “去夷安?跟着李贤?”

  于海与马雍对视一眼,二人俱是心中有谱。

  事到如今,尤贵死了,于海降了,李贤成了最大的赢家,那么之前山寨中谣言的始作俑者也就呼之欲出了。

  不是李贤还能是谁?

  这样一个心机颇深,偏偏又胆色过人的官儿,值得投靠吗?

  于海别无选择,“我等愿意!”

  “我等愿意”,听说可以活下去,贼寇们回答的中气十足。

  只有于红樱犹豫再三,不肯吭声。

  一个斗气的小娘们而已,李贤嗤之以鼻。

  天蒙蒙亮的时候,于海清点人马,依旧有五百多人,其余的贼寇要么是趁着夜色独自开溜了,要么就是做了尤贵的陪葬。

  对此,李贤显得不是很在乎。

  徐盛、马雍就在身边,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贼寇的多寡,根本没有太大意义。

  之所以要把于海等人待会夷安,无非是为了完成?

  第一百三十八章 重返夷安

  解决了二龙山匪患,莒县县尉陈幽充分见识到了李贤的实力,多方面考虑之下,他再也不敢横加刁难。

  能够用三百人马剿灭二龙山的人物,绝不是如今的陈幽可以抗衡的。

  这一次,李贤只领着三百人马,下一次呢?真要是把他惹急了,把三千人马都领出来,莒县哪里能够挡的住?

  朝廷势微,地方军阀相互攻伐,争夺地盘的事情早已经屡见不鲜。

  陈幽可不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首异处……

  至于莒县县令徐益表现的更为大方,李贤在没有动用莒县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完成了千余军马都没完成的事情,事后又没有半点贪功的意思,这样人物自然要大力交好。

  于是,李贤从莒县离开的时候,不但收获了徐盛这个人才,又从莒县得到了不菲的钱货、米粟。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带在身上凭添累赘,李贤便用他们招募了几名匠工,并允诺他们,可以携带家属一同北上。

  真正技艺娴熟的工匠是不会离开故土的,因为他们无须出门,就会有人登门求助。

  不过,如果是学徒出师,那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李贤招募的这几名匠工多数都是刚刚学艺出师的新手,他们孑然一身,无牵无挂。

  千余人马上路,声势浩大,三百名背矛士的精锐虎视眈眈,二龙山的贼寇充当了苦力的角色,他们担负着米粟辎重,不敢有半点怨言。

  刚开始,间或有贼寇们四散逃出,可没多久,他们的尸首就会出现在官道上。

  毫无疑问,那些逃寇都是被李贤的人马击杀的。

  杀鸡儆猴,对李贤来说,贼寇的性命无关紧要,若是他们不识相,大不了尽数杀了!

  反正马雍已经找回来了,马县丞那里有了交待,至于其他的人马,李贤跟他们又没有交情,管他们去死?

  就这样走走停停,沿途间没有半点周折,毕竟,李贤李三郎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名头,在这片地头上,谁敢招惹她?

  数日之后,李贤终于抵达夷安,离开的时候,宁家堡外的千亩良田还是一片空地,可这次回转,绿幽幽的禾苗已经长出了几寸高。

  地头的沟渠里流淌着“汩汩”的河水,从未见过这般景象的于海等人惊呆了。

  莒县与夷安相距不远,无论是雨水还是地貌都相差不远,可为什么莒县田地干涸,夷安的地头却沟满渠平,一副水源充足的模样?

  同样的疑问出现在每一个二龙山贼寇心中。

  于红樱虽然不事生产,却也知道其中必有蹊跷之处,她扯着马雍的衣袖,嘴里道:“你们夷安的县令好大的本事,你瞅瞅,河里的水都引到地头来了”。

  马雍皱起眉头,嘴里道:“我们县令可没有这本事,我记得我离家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怎么几月不见的功夫就成了一片良田?”

  “你是说,这沟渠是近几个月才建成的?”

  “没错!”

  兴水利,这可是造福百年的大事,究竟是谁有这番本事?

  于红樱按耐不住,喊住一名背矛士,嘴里道:“问你个事儿,这地头的水是哪里来的?”

  那背矛士翻了个白眼,道:“水自然是从河里引来的”。

  马雍知道背矛士看不起二龙山的贼寇,当下也不恼怒,只是嘴里说道:“据我所知,夷安河低、地高,河水怎么会流到这里来呢?”

  背矛士挺起胸膛,不无骄傲地说道:“那自然是我们家县尉的手段了!”

  于红樱与马雍对视一眼,颇为意外,“喔?李县尉还有这等本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