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一战,神策军、背嵬军的实力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他们两营折损的人马也早得到了补充。
如今,在剧县,李贤有兵马五千人,其中,背嵬军、神策军各有兵马一千五百人,而李贤亲自统领两千兵马,这两千人当中,有胡庸的五百背矛士,王老八的三百斥候骑卒,以及正兵营的一千两百军卒。
正兵营的人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卒,他们跟随李贤走南闯北,杀敌无数,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精’锐。
甫一听说大军又要出征,全军上下无论新卒老卒俱是兴高采烈。
打仗,意味着又有军功可立,有军功,以为着有赏钱,有酒‘肉’,有婆娘!
原本李贤还以为要进行战前总动员,以确保军卒的斗志,可只是在行伍中转了一圈儿,李贤就知道自己多虑了。
比起先秦时期的那支“怯‘私’斗,尚公战”的秦军,如今的东莱军更胜一筹!
出了剧县,大军往哪里开拨,这是一个需要商榷的事情。
按照刘备信里的意思,他其实想跟李贤并肩作战,共抗曹军,不过,李贤并不想跟大耳刘掺和到一起,而且他记得很清楚,后世里,刘备、陶谦、公孙瓒、袁术可是被曹‘操’、袁绍各个击破,无一人取胜的,跟这样的猪队友在一起,某种程度上也把自己陷入了危险境地。
要是李贤傻了吧唧的掺和进去,指不定也会吃上一场败仗。
与其扎进曹‘操’、袁绍可能布下的陷阱,倒不如自己选择一处地方作为突破口。
反正孔融对李贤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只嘱咐他一切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
李贤当然明白孔融的意思,孔融认为这场战争与北海国干系不大,东莱军没必要为了别人拼的遍体鳞伤,那样的话就划不来了。
不过,李贤的想法与孔融截然不同,如果不能趁着曹‘操’、袁绍立足未稳之际给予其迎头一击,一旦二人缓过劲来,日后北海国肯定要遭受双面夹击!
想到这里,李贤来到徐庶身边,嘴里道:“先生以为,我军当往何处去?”
“青州!我听说曹‘操’正在劝降卞喜,一旦卞喜纳降,曹‘操’麾下等于立刻多出几万兵马,我们务必要赶在曹‘操’之前与另外一股黄巾联络,如果有可能,将其收为己用,倒也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计诱卞喜
李贤杀了卞南,与卞喜早已经势同水火,一旦卞喜投降曹‘操’,到时候肯定会第一个找李贤算账。
青州黄巾可是有几十万之众呀,即便除去老弱,也足足有二三十万之众。
如果记得没错,冬月的时候,曹‘操’就用计‘诱’降了卞喜等人,取得了几十万黄巾的兵权。
史书记载,曹‘操’收降黄巾三十余万,择其‘精’壮三万人为青州军!
这些黄巾俱是老寇,作战力极强,吞并了他们,也使得曹‘操’一跃成为顶级豪强。
李贤麾下仅有五千兵马,自然不敢去玩什么直捣黄龙的‘花’样,他的作战意图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的不让袁绍、曹‘操’舒服。
徐庶提出北上济南国招揽黄巾的意图其实与李贤不谋而合,反正平原郡那里有刘备顶着,一时片刻还不至于败下阵来,而青州的黄巾多数都在跟曹‘操’死扛,要想‘抽’身干掉李贤,肯定需要调动大军。
只要大军调动,那就瞒不过李贤。
经过一年多的渗透、收买,李贤在青州各地都有或明或暗的线人,让他们主动击杀黄巾,兴许困难的很,可如果只是让他们报个信,这就是惠而不费的事情了。
与徐庶商议妥当之后,东莱军出剧县入齐国,直奔济南国而去。
按照汉制,青州刺史部包括东莱郡、北海国、齐国、济南国、乐安国以及平原郡。
刺史驻地就在齐国境内的临淄,不过多年以来,青州一直隶属兖州刺史管辖,所以临淄城并没有刺史驻扎。
青州诸郡当中,平原郡为刘备占据,东莱郡、北海国是孔融的势力范围,而靠近泰山郡的济南国已经有大部地盘落到了曹‘操’手中,只有齐国与乐安国属于无主之地。
既然要跟曹‘操’虎口夺食,那自然要到济南国去。
进入齐国境内之后,人烟稀少,除了三五个乡堡、庄园之外,几乎没见到其他的聚落。
即便遇到几个村寨,也都已经是满目疮痍,荒无人烟。
东莱军中吸收了两千多名青州百姓,故地重游,不少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如果没有黄巾之‘乱’,百姓安居乐业,又哪里需要承受颠沛流离之苦?
对祸‘乱’青州的黄巾,新卒们恨之入骨。
然而,反过来想,若不是孔北海、李三郎赈济流民,准许青壮百姓入境,不愿从贼的乡民百姓能否活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在剧县生活了几个月,自始至终,孔北海都没有‘露’面,所以乡民们都把感‘激’的情绪汇集到了李贤身上。
此番,大军北伐,全军上下无论老卒、新卒都是大感振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