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莫忘了,刘备刘玄德也在平原郡”
“刘备?”李贤压根不想把自家兵马的安危寄托在别人身上。
万一到时候东莱军被围,刘备坐视不管,天下之大,又能找谁说理去?
“使君可是怕刘备坐山观虎斗?”
李贤微微颌首,却又摇头说道:“我是怕他自顾不暇,曹孟德跟袁本初可不是良善之辈,平原郡身处四战之地,刘玄德落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使君认为,曹孟德、袁本初胜在何处?”
“以多击寡,各个击破,哪有不胜的道理?”
徐庶“哈哈”大笑,道:“没错,倘若没有东莱军,以我之见,不出三月,刘玄德、袁公路、陶恭祖、公孙伯圭必败,联军看上去兵多将广,可却难以齐头并进,而曹孟德跟袁本初就不同了,他们可以集中兵力,先行击败其中一人,然后再合兵攻打最强劲的对手”。
李贤隐约间记得,刘备好像就是败在曹‘操’跟袁绍的联手之下,最终不得不落荒而逃,流窜徐州的。
“先生的意思是?”
“进军乐安国,绝不北渡河水,这样以来,万一刘备败退之时,我军可以及时出兵救援,而且,使君不觉得有必要解决掉身后的尾巴了吗?”
不渡黄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袁绍兵马的攻击,如果仅仅面对曹‘操’,李贤还是有把握全身而退的,毕竟,曹孟德不可能为了对付他几千人,把麾下兵马全部征调过来,那样的话,未免有些太过高看李贤了。
听到这里,李贤心里已经倾向于徐庶的观点了。
“好,就依先生所言,进军乐安国!我会使人通知糜氏,让他们为我筹集粮秣”
“有糜氏相助自然是极好的,不过,使君切记,商人无利不起早,如果可以,还请使君莫要与他们牵连太深”
徐庶的顾虑不无道理,历史上,糜氏可是投靠刘备的,李贤可不确定自己在糜氏兄弟心里究竟占据了怎样的地位,毕竟,人家刘备可是皇亲国戚,正儿八经的“中山王之后”。
想到这里,李贤诚恳地应诺:“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以后我会多加小心。不过,刚才你说可以解决掉身后的曹军?不知道是怎么个解决法?”
徐庶笑道:“曹‘操’不是在此地颇受豪族爱戴吗?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说罢,徐庶将计策缓缓道来,李贤听罢之后大喜,连连称妙。
两日之后,一队两百余人的车队押运着数量不菲的粮秣径自往曹军的大营而来。
隔着老远,曹军的卫卒便朗声长喝:“来者是谁?速通名姓!”
“可是孟德公麾下兵马?还请通禀你家将军,我乃陈家庄的管家,近日,我家庄主听闻孟德公军马至此,特意让我前来劳军!”
看着那满载的车马,卫卒略一沉‘吟’,语气便转缓道:“陈家庄是吧,你且在营外稍待片刻,我这就去通禀一声”。
“有劳了”
类似的情景在之前的日子里出现过很多次,不过是些想投靠曹使君的墙头草罢了,日后说不定还能成为自家人。
抱着这样的想法,曹军士卒对这伙劳军的人马并没有多加防备。
领头的管家三言两句就将营中的情况‘摸’了个清楚。
原来,为首的曹军大将就是于禁,那个在都昌城外被李贤挤兑一番的家伙
曹军入营通禀的这段时间,陈家庄的乡民倒是谨守本分,他们老老实实地守在粮车旁边,没有半点异动。
营中的粮秣确实不多了,为了保持兵马的灵活‘性’,于禁此番压根就没带什么粮秣,本想到下一个乡堡里打些秋风,没曾想陈家庄竟然这么知情知趣,主动送上‘门’来,单是这一点就值得于禁亲自接见一番。
不过,于禁毕竟是谨慎的,他出营之前特意在暗处打量了一番,确定车队没有任何异常之后才松懈下来。
看模样,对方确实是陈家庄的乡民,这里不是北海国,李贤应该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除了李贤,于禁实在想不出在齐国境内,谁还会跟自家兵马作对。
出营与陈家庄的管家攀谈一番过后,于禁按照曹‘操’的吩咐,向他出示了一个收据,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于禁在齐国境地收取陈家庄粮秣千斤,酒三十坛,‘肉’三百斤。
这收据在日后可是论功行赏的依据呀!
陈管家见状之后珍之又重地将收据贴身放好,然后就要将粮秣‘交’接了转身离去,没有半点留恋的迹象。
于禁仅有的一点戒心转瞬即逝,他笑道:“陈管家,不如你把粮秣卸到营中吧,放在‘门’口,总归还要多费一番周折,麻烦的很”。
“都依将军所言!”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请将军速做决断
五里开外,东莱军已经扎下了大营,营内,几十面大旗迎风招展,间或有军卒在营帐内进进出出,没多久,股股炊烟冲天而起。
负责监视东莱军动向的曹军斥候松了口气,看模样,今日又无战事了。
为了随时随地掌握东莱军的动向,于禁足足派出了三支斥候小队,在他想来,就算东莱军有通天之能,也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无声无息地灭杀所有斥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