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275)

  两方人马又是一番‘激’烈的厮杀。

  徐和兵马士气正旺,算是小胜一筹,可曹军韧‘性’绝佳,要想将其击溃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贤叹了口气,他知道徐和已经尽力了,真要是指望他们剿灭所有的曹军,肯定是强人所难了。

  “鸣金收兵,让徐和回城吧”

  “喏!”

  徐和刚刚加入李贤麾下,自然不敢玩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的把戏,他得令之后亲自殿后,麾下兵马缓缓地往城内撤去。

  夏侯渊只是盯着城头的方向,也没有下令大军追击。

  今日一战,曹军前后折损了四千人马,若是算上之前死去的两千人,已经有六千人马葬送在李贤手中。

  巨大的伤亡数字让夏侯渊心痛不已,折损如此之多,偏偏没有达成目的,这样的结果让人如何接受?

  麾下的兵马满打满算不过一万四千人,单从纸面上看,这依旧是一股强悍的实力。

  可是,夏侯渊知道,一万四千人当中,真正可堪一用的军卒不过五六千人,其余的兵马在接连不断的厮杀中早已经‘乱’了分寸,没有一段时间的休整,他们很难恢复往日的劲头。

  东莱军的短矛已经成为笼罩在每一名曹军士卒心头的噩梦,跟随夏侯渊一道撤出城外的曹军兵将全都见识过短矛的厉害,如果可以,他们再也不想经历那种绝望的感觉。

  为了一个刘备,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眼下,又冒出个李贤,这场追杀还要继续下去吗?

  看模样,李贤与刘备已经达成了攻守同盟。

  对付刘备,肯定要面对李贤的纠缠。

  可就这么灰溜溜地退走?

  夏侯渊无法说服自己。

  当天夜里,一夜无战事。

  夏侯渊思考了一夜,正要作出决定,忽而,帐外传来一声叫喊:“报,将军,曹使君有紧急军令”。

  “喔?速速呈来!”

  “喏!”

  展开书信,夏侯渊当即吸了一口冷气,曹‘操’已经跟淮南袁术大战了三场。

  每一次占据上风的时候,袁术麾下总有人跳将出来,力挽狂澜。

  后来在曹‘操’的再三打听下方才之后,那小将姓孙,单名一个策字。

  孙策,东吴的奠基者,眼下,孙坚死后,匆匆上位的孙策耗费了无数的力气方才稳住军心,他迫切需要建立军功,证明自己。

  帮助袁术,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可就是这个孙策孙伯符好几次都坏了曹‘操’的好事。

  曹‘操’兵力不足,希望夏侯渊能够‘抽’调兵马援助淮南战事。

  至于乐安国这里,留下一部兵马驻守就可以了。

  信中,曹‘操’压根就没有考虑到夏侯渊失败的情况。

  在曹‘操’想来,夏侯渊坐拥两万兵马,收拾一个刘备自然是易如反掌,他哪里会想到,半途间竟然会冒出来一个李贤。

  看罢军令之后,夏侯渊叹了口气,曹孟德一旦下了决心,就算有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既然军令中要求‘抽’调兵马,夏侯渊不敢不从,不过,他自己明白,今日这一走,下一次再想过来的话,还不知道需要等多久了。

  为了麻痹守军,确保不让他们看穿大军退却的真相,白天,夏侯渊总会使人“溺战!”

  曹军一日不退,城中的守军就一日不敢懈怠。

  不过,徐庶跟李贤可不是傻子,曹营中的变故他们早已经察觉出了。

  于是,每到夜晚,李贤总会加派人手,前去刺探军情。

  这一日夜里,出外哨探的军卒来报,说曹军撤离了一多半。

  ‘欲’擒故纵?

  出城追击?

  听上去有些太过于疯狂了,东莱军上下全都疲惫不堪,指望他们追杀曹军,实在有些不近人情了,而徐和麾下兵马虽然实力犹存,可李贤却归心似箭,不打算在乐安国久留,确定曹军真的离开了之后,李贤也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李贤不敢贸然做决定,万一夏侯渊打的是引蛇出‘洞’的主意,没了城墙之利,平原对决的话,东莱军又得折损不少。

  不行,不能太过草率!李贤想等一等,看看事情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三日之后,城头的军卒发现,外头的曹军不见了。

  这时候,李贤得到了确切的情报,曹‘操’跟袁术打的‘激’烈,为了对付孙策,曹‘操’希望夏侯渊能及时回援。

  不管怎么说,夏侯渊终于走了,而且短时间内不会回来了,李贤也松了口气。

  自始至终,对于夏侯渊这个敌人,李贤都充满了敬意。

  无论如何,一个能够封侯拜将的人物都不是等闲之辈。

  夏侯渊这一走,李贤也终于可以放心的离开了。

  东莱军占据临济城,将两万曹军拒之‘门’外,又杀的曹军丢盔卸甲,若是李贤大军离开,夏侯渊去而复还,迁怒之下,倒霉的一定是临济的百姓!

  现在,夏侯渊退却了,李贤也就没了后顾之忧。

  乐安国虽好,却终归不是自家地盘,虽说临济的百姓都已经对李贤颇为敬服,可李贤不打算留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