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280)

  隔着老远,就见孔融起身相迎,嘴里道:“哈哈,维中真是我北海国的及时雨呀”。

  孔融如此推崇,李贤却没有恃宠而骄,只见他抱拳作揖,恭谨地说道:“见过孔使君”。

  “不必多礼,来人呐,看座”

  “喏!”

  话音刚落,‘侍’卫便搬来了两个蒲团。

  李贤地位特殊,既是领军大将,又是郡府长史,身上还又兼着夷安城县令的职位,放眼整个大汉朝都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显示对李贤的尊重,孔融特意将李贤的座次排在右首第一的位置。

  文左武右,右首第一,说明孔融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承认了李贤武将第一的身份。

  沾着李贤的光,太史慈紧随其后,也排到了第二位。

  徐州大军压境之际,没有人斤斤计较,他们知道,北海国能否‘挺’起腰杆,完全要看李贤跟太史慈的。

  没有人是天生的奴隶,李贤不在的时候,向徐州军服软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文人也有所谓的风骨。

  眼下,李贤去而复还,万余大军凯旋,究竟如何应付陶应,这是急需商议的事情。

  各自落榻之后,孔融向李贤问道:“东莱军长途跋涉,不知道还有几分战力?”

  李贤自信地答道:“休整一日过后,大军便恢复十成的战力”。

  孔融喜上眉梢,道:“喔?听说徐和也投顺了?”

  “还请使君宽恕我先斩后奏之罪,当时曹军兵临城下,若不是徐和及时来援,我军怕是要损失惨重”

  “维中言重了,收降徐和,等于为我北海国平添臂助,此乃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李贤也只是客气的表示一下,为了堵住悠悠之口而已,不过,有道是演戏要演圈套,当下他嘴里道:“据我所知,徐和虽然出身黄巾,却与卞喜两兄弟截然不同,他既没有多造杀孽,也没有纵兵劫掠,算是难得的义贼了”。

  孔融笑着摆手,道:“我听说过徐和,他不是与曹孟德有仇怨吗?”

  “没错,此人与曹‘操’誓不两立”

  “好了,且不说这徐和,维中你应该听说了徐州陶应的事情,不知你做何感想?”

  “他要战,那便战,我北海国可不是随便什么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一番话说的格外提气,厅内众人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北海国向来以富庶闻名,却从来不以军力见长。

  像李贤这般酣快淋漓的宣言,厅内的官吏十多年都没听过了。

  他要战,那便战,多么痛快!

  一言既出,厅内的官员们当即满面红光,他们深藏在骨子里的那些“战意”纷涌而出,顿时觉得畅快至极。

  ‘乱’世来临,光逞口舌之勇是毫无用处的,涉及到生死攸关的重大利益,一切还是得靠实力。

  只有实力强劲了,别人才不敢任意欺凌。

  之前东莱军不在的时候,北海国上下总觉得缺了一分依靠,面对咄咄‘逼’人的徐州兵也总欠缺些底气。

  眼下,李贤率军回返,众人顿时觉得有了主心骨。

  一时之间,厅内主和的几人全都倒旗易帜,绝口不提米粟之事。

  唯有一人迟疑地问道:“敢问李使君,若是胜了陶应,徐州军大举报复,那又该如何是好?”

  “陶谦虽老,却不至于昏庸至此,我北海国与徐州郡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双方不能携手御敌,无论是袁绍、曹‘操’还是袁术都有可能趁隙攻来,陶应不过是陶谦次子罢了,他在徐州郡的地位还远远不至于一手遮天”

  孔融听得暗暗颌首,李贤果然有勇有谋,他虽然领军在外,却对徐州的事情了如指掌,真是令人惊叹。

  “请恕我无礼,李使君,徐州军实力强劲,东莱军真有取胜的信心吗?”

  李贤志得意满地笑了起来:“徐州军再强悍难道还能比夏侯渊的曹军还要强?”

  进入厅堂之后,李贤第一次‘露’出张狂之意,只听他继续说道:“徐州军被曹军杀的丢盔卸甲,可那于禁、夏侯渊却也没在我手中讨得好处。陶应兵马不过两万,他若是真有胆量,早已经攻往都昌,又哪里会在边境徘徊?况且,为了以防万一,此番我东莱军可以与北海军攻击陶应”。

  一万名东莱军加上五千名北海军,这等于是北海国内九成的军力了。

  如此军力若是依旧败了,那孔融也就认栽了。

  辛辛苦苦筹备了这么久,为的不就是扬眉吐气吗?

  军卒敢战,军将丝毫不畏,孔融哪里又胆怯的理由?

  “好,太史慈,我且问你,北海军可否听从调令?”

  太史慈眼皮一跳,想来孔融耳中应该听到了什么风声,所以才有此一问。

  不过,当下却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太史慈抱拳应诺,道:“使君说笑了,无论是刀山火海,北海军都将义无反顾”。

  “好,李贤、太史慈听令!’

  “在!”

  “东莱军休整过后即刻与北海军合兵一处,务必于五日之内抵达平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