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293)

  想必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就算陶应深受宠爱也不得不向陶谦解释一番。

  徐州军经此一役,再不敢北临昌平,剩余的一万名军卒之所以尚未退却,不过是为了防止北海军的入侵罢了。

  陶应有错在先,无故挑衅孔融,若是孔融麾下的李贤与太史慈睚眦必报,携大胜之势,伺机攻打徐州郡,仅凭各地的那些守军,无论如何都是守不住的。

  不过,孔融没有下令之前,无论是李贤还是太史慈都不打算深入徐州,攻城拔寨。

  相对于北海国而言,徐州郡军力雄厚,即便陶应折损了一万人,可只要陶谦一息尚存,徐州依旧可以随随便便地拉出三五万人马。

  北海国则不然,聚集在昌平城内的这一万多兵马已经是孔融麾下最‘精’锐的军力了。

  没人敢承担贪功冒进的风险。

  见好就收才是正理。

  于是,一万多名北海军兵依旧驻扎在昌平城内,而两里开外的徐州军营不曾有片刻的懈怠,他们都在等待自家使君的军令。

  是战,还是和。

  等待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兴许是为了防止双方再度爆发冲突,徐州军的使者几乎与北海国内的使者同时抵达,他们都向自家军将宣布了各自使君的指令,保持克制,竭力杜绝再战。

  战事是徐州军挑起的,为了表示诚意,陶谦派来的使者便轻车简从,试图进入昌平城。

  城头的守军得知使者的来意之后急忙向李贤通禀。

  这时候,恰好孔融的使者也没有离开。

  “李长史,既然徐州派来了使者,想必定然有话要讲,不如让他入城一叙?”

  “正有此意,来人呐,让那徐州使者入城”

  “喏!”

  没过多久,笑容可掬的徐州使者便来到李贤跟前。

  “这位想必就大名鼎鼎的李长史了,陈相见过李长史”

  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方如此态度,李贤自然不好板起脸,只得应答:“不错,不知尊驾意‘欲’何来?”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回介亭

  “前些日子,我家二公子多有冒犯,冲撞了李长史,还请长史莫要见怪”

  “你家二公子现在何处?”

  “我家主公嫌他放肆,目前已经将他禁足了”

  “陶使君身体如何了?”

  “劳烦长史挂念,我家主公身子大为好转”

  “喔,陶二公子虽被禁足,可徐州讨要粮秣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不知先生有何对策?”

  陈相尴尬地笑道:“如果李长史愿意,我徐州可以重金收购粮秣”。

  “阁下说笑了,粮秣能否发卖还要回禀孔国相之后再做决定,我不过是小小长史,不敢擅做决定”

  说到这里,李贤将身旁的孔融使者介绍给了陈相,嘴里道:“这位是孔国相派遣的使者,陈先生有什么话可以跟他说”。

  孔融的使者也在这里?

  真是意外之喜呀!

  陈相兴致勃勃,道:“徐州、北海‘唇’亡齿寒,守望相助,如今虽起龌龊,可却也万万不能伤了和气,如若不然,只会让他人钻了空子”。

  来自都昌的使者赞道:“不错,北方的袁绍、曹‘操’虎视眈眈,徐州只有与北海国联手一途,才能抗衡下去”。

  陈相眼前一亮,有‘门’!

  听这意思,孔融也不想打。

  既然双方都不想打,那沟通就容易多了。

  没过多久,双方使者就达成了口头协议。

  十日之内,双方人马保证不再挑起战事。

  至于十日之后该何去何从,那要看孔融与陶谦作何决定了。

  李贤懒得掺和其中,趁着难得闲暇的日子,他回了介亭一趟。

  经年未归,原本的赵家庄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南来北往的客商纷至沓来,看样子,赵家庄已经成了一个小型的海货聚集地。

  自打李贤搞出鱼干之类的盐货,介亭乡民的日子便大为好转起来。

  吃水不忘打井人,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自然不会忘记李贤的功劳。

  爱屋及乌之下,李贤的盐场地位超然,在介亭县内算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打马来到盐庄之前,李贤一时间思绪万千。

  两年前的时候,李贤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盐丁,那时候他还在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可现在,时光流转,原本作威作福的的猪扒皮早已经灰飞烟灭,他半生的心血,盐场,也落到了李贤这个仇人的手中。

  盐庄内生产高粱酒,当日,大汉朝第一坛高粱酒就是在这里酿出来的。

  对于介亭,李贤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里是李贤发迹的地方,这里也是他的根基所在。

  哪怕李贤早已经身居高位,麾下有兵马过万,又执掌了夷安这等大城,可对于介亭,他始终都难以忘却,冥冥中,好像有一股莫名的牵绊,使得李贤割舍不下。

  高大的院墙,戒备森严的护卫,这就是李家盐场给人的第一印象。

  李贤此番回乡,身旁有扈从五百人,也算得上是一支规模不小的力量的。

  得知有这么多人靠近盐场,意图不明,“叮叮叮”,顿时有人在盐场内拉响了示警的铜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