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摇头,道:“东莱军的战事如何了?”
“回禀主公,信使刚刚抵达,据说夏侯渊的三万名曹军已经寻到了李贤的迹象,不日即将恶战”
陶谦扶着额头,惆怅万分地说道:“孔北海义薄云天,为了我徐州郡的事情,他派出了麾下两名得力干将,两万五千军卒呀,不知能否抵住夏侯渊的兵锋”。
“主公,元龙派人稍了封书信,请阅讫”
“嗯,拿来我瞧瞧”
陶谦接过布帛,看罢之后,嘴里笑道:“元龙在信中所言,东莱军力强盛,战胜曹军应该不在话下,你们以为如何?”
厅内的文武官吏相视一笑,他们都认为陈登有些言过其词了。
曹‘操’麾下的大将夏侯渊可是成名已久的人物,他手中的三万兵马也都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卒,按理说不存在一触即溃的情景,那么到底是谁给了陈登如此的信心?
曹‘操’的军马行进极快,采取“三光政策”之后,沿途间再也没有不开眼的乡民执‘迷’不悟了。
只要有点脑子的乡民百姓就会带着干粮躲入深山,而距离大城近一些的乡民早就过了城‘门’,进城躲了起来。
坚壁清野,这计策是李贤通过陈登辗转传达给陶谦的。
刚开始,陶谦压根没打算这么做,后来,听闻各地百姓血流成河之后,陶谦才下令各地官军主动引导百姓撤离,不给曹军留下一粒粮食。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李贤的信心从何...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大军的后勤补给都是一项重之又重的工作。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辎重的重要‘性’。
眼下,曹‘操’率领大军兵犯徐州,所耗费的粮秣是一个天文数字。
刚开始,徐州军民毫无防范的时候,曹军还可以通过劫掠来获取粮秣,可当陶谦采纳了陈登坚壁清野的计策之后,无法以战养战的曹军每日消耗粮秣的数量远远地大于补充的速度。
按照这种趋势,除非补给的粮队五日内抵达,如若不然,曹‘操’的六万大军很快就要陷入无粮可食的境地。
曹军大营,曹‘操’面沉如水,他摩挲着手中的七星宝剑,嘴里冷冷地说道:“还没有发现徐州兵马的痕迹吗?陶谦这个懦夫连与我一战的胆量都没有,真是可笑”。
曹仁笑道:“主公莫急,再过几日,等到我们杀到徐州城下,由不得陶谦不出兵!”
曹‘操’不置可否,嘴里道:“军中粮秣还够几日之用?”
“回禀主公,营中粮秣无多,只够大军食用三日,三日之后若是没有米粟补给,军中就要断粮了”
曹‘操’不以为惧,淡淡地说道:“无妨,有荀文若坐镇陈留,就一定不会短缺了我们的粮秣”。
提起荀彧荀文若,众人都是心服口服,此人在长于内政,素有大才,将后勤补给的事情‘交’给他甚至有些大材小用了。
如果换做别人,营中的军将早已经怨声载道了,可对于荀彧,无人敢出言非议。
曹‘操’见帐内气氛尴尬,便转移话题,说道:“妙才那里还没有战报传来吗?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应该有个准信才对”。
曹仁咧起嘴角,笑道:“说不定妙才想给主公一个大惊喜,所以才卯足了力气,一直闷不吭声,你们说是不是?”
夏侯渊在军中人缘颇好,曹仁为其圆场,当即引起一片应合声。
“不错,子孝言之有理,夏侯将军骁勇善战,麾下又有三万猛士,断无不胜的道理”
“是呀,妙才有勇有谋,对付李贤已经有些杀‘鸡’用牛刀了”
曹‘操’越听越不是个味儿,荀彧临行之前特意嘱咐过,让他一定要小心李贤,切不可小视对方,怎么麾下部将却人人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李贤真要是这么容易对付,又怎么会闯下常胜将军的名头?
不知怎的,曹‘操’总觉得心头慌慌的,好像发生了什么极其不好的事情,怎么了?倒是哪里不妥?
正在思量间,帐外忽然传来士卒的通禀声,“报,泰山郡信使有急报”。
真是说什么来什么!顾不得感慨,曹‘操’大手一挥,道:“让他进来”。
“喏!”
没多久,一名风尘仆仆的军卒入帐而来。
曹‘操’强忍住心头的急躁,嘴里道:“泰山郡?可是夏侯渊的消息?”
那信使跪倒在地,嘴里应诺:“曹使君在上,夏侯将军他败了”。
“什么?”曹‘操’一惊而起,他动作过大,险些猜到自己衣物的下摆。
帐内众人也是流‘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
夏侯渊败了?怎么可能?
众人流‘露’出杀人的目光,齐齐怒视信使。
曹‘操’深吸了几口气,方才平缓住心头的怒火,他几步来到信使跟前,一字一句地说道:“谎报军情可是大罪,你可知晓?”
信使额头生汗,帐内这些武将可都是杀过人见过血的,被他们怒视的滋味肯定不好受,而曹‘操’所言更是宛若索命的黑白无常,散发着窒息的恐怖氛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