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344)

  “都尉说的没错,越是这样,越要小心提防曹军狗急跳墙”

  李贤明白徐庶的意思,万余兵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若是东莱军太过大意,反而有可能‘阴’沟里翻船。

  如此情景,李贤绝对不愿意看到。

  此时,相对于兵力集中的曹军来说,李贤麾下的东莱军分散于各地,他们起码需要半个时辰的功夫才能从武阳城的四周赶到此处。

  如今,直面曹军的东莱军卒只有五千人的数量,其中,有李贤麾下最‘精’锐的背矛士、铁甲军!

  正是因为这两支兵马的存在,李贤才拒绝了大军尽数汇合之后再进行‘诱’饵行动的建议。

  其实,李贤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夏侯渊出城之前,谁也不知道曹军会从哪个城‘门’出城。

  万一东莱军腾出其他的方向偏偏就是夏侯渊大军开拨的方向,那李贤可就‘弄’巧成拙了。

  在曹军尽数出城之前,各部人马不可擅离职守,这是李贤三令五申的。

  如今,夏侯渊麾下兵马就在几百步开外,李贤心中反而有一种释然的感觉。

  在泰山郡内被夏侯渊纠缠了这么久,还不知道徐州郡内的战况如何了。

  在后世里,曹‘操’可是坑杀了小沛的几十万军民。

  李贤虽然与徐州百姓没有什么情感,却也不想坐视不理。

  总归是几十万条生命,能够救下的话,自然还是要努力去尝试一番。

  骨子里,李贤是个利己主义者,在东汉末年,无政fu、无国家,他找不到集体归属感,所以,李贤只能为自己奋斗。

  结识李绣娘、糜缳、孔黎之后,李贤身上又多了这三个担子,他要努力活着,努力让三个爱他的‘女’人活的好好的。

  穿越汉末年间,总归要轰轰烈烈的走一遭,这才不枉穿越一回,这岂是是李贤心里最深处的想法。

  人家曹‘操’、刘备、孙权都能够三分天下,为什么他李贤不可以?

  凭借李贤如今的实力,只要他占据北海国,再吞下徐州之地,立刻就成为天下有数的枭雄。

  只是,孔融尚在,李贤不好越俎代庖罢了。

  夏侯渊行走在军阵的最前列,他竖起耳朵,仔细聆听者四周的一举一动。

  越到这个时候,越不能放松警惕。

  身后的武阳城依旧没有被大水淹没的迹象,这时候,就算是傻子也能够猜出来,他们又中计了。

  些许军将士卒在心中难免会对夏侯渊腹诽一番,可却没人敢宣诸于口。

  夏侯渊正在气头上,要是在这时候触怒他,只怕后果难料。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便宜行事

  武阳城就在身后,对于大部分曹军士卒来说,他们压根就没有听说东莱军打算水淹武阳城的消息,他们只是单纯地以为己方真的有援军抵达,此番出城是为了追击东莱军,所以,出城之后,曹军士气正旺。

  真正知道真相的曹军校尉不敢多言,事到如今,唯有走一步看一步,能瞒多久是多久了。

  若是被曹军士卒得知真相,只怕早就杯弓蛇影的军卒定然会闹出事端。

  没遇到李贤之前,夏侯渊领军作战倒也算逍遥快活,可自打那一次与李贤作战败下阵来之后,李贤这两个字就成了夏侯渊永恒的梦魇。

  此番,夏侯渊小心又小心,哪曾想还是落入了李贤的陷阱,巨大的挫败感无法忽视。

  如果不是复仇的信念在支撑着,夏侯渊早已经被失利所击倒,又哪能像现在这般,屡战屡败?

  曹军越行越近,对于李贤来说,猎物已入瓮中,收获的时候到了。

  武阳城南三里是一片不大树林,树林外头是一览无余的开阔地。

  堪堪将要踱出林地的时候,夏侯渊再三吩咐,提醒麾下军卒多加防范。

  这一次,李贤没有遮掩行迹,铁甲军、背矛士连同骑卒一道就这么大摇大摆地侯在树林之外。

  看见这一幕,曹军斥候大为惶恐,“报,将军,林地外面发现东莱军痕迹”。

  夏侯渊心中咯噔一跳,他已经把戒备防护工作做到了极致,哪曾想,李贤竟然在这里守株待兔,“对方有多少兵马?”

  “人数不多,应该在五千上下,不过,其中却有武装到牙齿的铁甲军,以及投掷利矛的背矛士”

  继续前进?亦或者调头回城?

  夏侯渊叹了口气,无论李贤决堤放水的消息是真还是假,他都已经无法回头。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时候,大军只有一直往前,往前,这样,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军心才不会垮掉。

  若是曹军重新回返武阳城,谁敢保证李贤不会真的决堤放水?

  “传我军令,弓手在前,盾手在后,长枪兵随我出阵”

  “喏!”

  面对严阵以待的东莱军,被动的防御毫无胜算,只有动用全力雷霆一击,这样以来,才有取胜的把握!

  接连败了两次,夏侯渊从李贤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一万多兵马对付五千名军卒,从数量、气势上,曹军甚至略占上风。

  曹军士卒真的以为他们的援军已经抵达,所以大队人马显得格外‘精’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