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别人做的话,还要‘花’费银钱,可让流民营来做,就完全不需要客气了。
想到这里,李贤便将动物的皮‘毛’‘交’给国渊,让国渊转‘交’给流民,完成加工制作。
每日里,流民营中都是一副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景象,为之付出的代价便是:剧县的粮秣很快就要告罄了。
为了维持流民最基本的食物要求,李贤动用了剧县的军粮。
一开始,周东昌便警告李贤,如果不想想办法,军粮很快就会见底。
老百姓没了粮秣吃食都会生出逃难的想法,军卒要是没了食物,他们又会怎样?
直到这时候,李贤才意识到之前自己作出置换粮秣的举措有些过于草率了。
越是兵荒马‘乱’的年月,粮秣越是值钱。
真正被强敌围城的时候,金银如同砂石一般,毫无用处,唯有实打实的粮秣才可以活人‘性’命。
许久无战事的北海国虽然也积攒了不少粮秣,可却也没有肆意挥霍的道理。
想到这里,李贤决定改变方针政策。
以后的军械买卖都须得用粮秣来置换,不然的话,一概不许。
与此同时,李贤打算暂缓与公孙瓒的米粮‘交’易。
反正有了那二十大船的粮秣,已经足够公孙瓒度过这个寒冬了。
至于袁绍,想必他不会在这不利于大军出行的日子里强行出兵。
‘春’暖‘花’开的时候才是军卒征战厮杀的最好季节,冬季,正是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
兖州,吕布依旧在横征暴敛,哪怕治下的百姓十室九空,他依旧没有收敛的意思。
这时候,陈宫连出言提醒的兴趣都没有了。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在陈宫看来,吕布的败亡只是时间道理。
吕布在兖州越是不得民心,百姓们便越会想念曹‘操’的好处。
一动一静间,局势便渐渐往有利于曹‘操’的方向发展了。
下鄄城中,曹‘操’在整兵备战,他誓要一雪前耻。
接连败给李贤、吕布,曹‘操’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岌岌可危,他迫切需要一场大胜来挽回军心士气。
不过,曹‘操’虽然避在城中不曾出战,可城外发生的事情他却了如指掌。
尤其对于吕布的一举一动,曹‘操’更是大为关注。
兖州百姓迫于无奈,四处迁徙的消息,曹‘操’早已经听说了。
虽说此举对曹‘操’暂时有利,可从长远来看,吕布等于把原本属于曹‘操’麾下的子民赶到了北海国去。
北海国内有曹‘操’深深痛恨的李贤李维中!
如果可能,曹‘操’不愿意有一名兖州百姓流落在外。
可城内粮秣有限,城池的空间也有限制,曹‘操’不可能来者不拒。
这样以来,曹‘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直往北海国而去。
后来,有人给曹‘操’出了个主意,他认为流民赶赴北海国已经不可阻拦,那便放任自流。
北海国的粮秣总归是有限的,流民吃的越多,留给李贤使用的军粮便越少……
在目光短浅之辈看来,流民除了消耗粮秣之外别无用处。
曹‘操’虽然觉得这理由有些过于牵强,可思来想去,在解决吕布这个大敌之前,也确实没有其他的办法,于是,他便不再去纠结百姓迁徙的事情。
此时,百里开外,刘备的兵马在与高顺的陷阵营‘交’手过后便不再多做滞留,他带着充裕的战利品回到了乐安国。
有了在兖州抢夺的米粟、财货,刘备足以过一个丰腴的‘肥’年了。
扬州郡,雀占鹰巢的袁术渐渐缓过劲来,他时时刻刻都打算报复曹‘操’,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罢了。
听闻吕布夺了曹‘操’的兖州之后,袁术大喜过望,他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念头通达的感觉。
如果不是曹‘操’,袁术坐拥几十万兵马,治下千里之地,又怎么会沦落到淮南来?
在袁术麾下,有勇有谋的孙策崭‘露’头角,成为淮南军中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
第二百七十章 北海国内的暗流
五日之后,赵云与周仓联袂归返。
五千兵马追剿贼寇,只要能够发现行凶的歹人,按理说绝无失手的道理。
是否得手了?
李贤闻听军马回转之后急忙出城相迎,甫一见面,周仓便抱拳行礼,道:“回禀都尉,幸不辱命”。
“喔,贼人何在?”
“匪首何大以下六百贼寇尽皆伏诛”,说罢,周仓又道:“无一活口”。
怎么可能没有一个活口?
李贤情知其中必有缘故,当下微微颌首,嘴里道:“众将士辛苦了,营中已备好酒‘肉’,今日大家可以开怀畅饮”。
背嵬军卒听罢过后俱是喜上眉梢,他们大声欢呼,“我等谢过都尉!”
“谢都尉恩典”
此起彼伏的感‘激’声汇聚到一处,声‘浪’震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