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刘备甚至懒得理会淳于琼!
倘若淳于琼好言相说也就罢了,刘备已经寻思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既可以联手御敌,又不至于因为统兵权发生矛盾,可现在,尚未入城,淳于琼就表现的咄咄‘逼’人,这让刘备不禁怀疑自己的计策是否还有用。
如此飞扬跋扈的家伙,值得相信吗?
久久未曾得到答复,淳于琼已经恼了,他干咳一声,道:“刘使君这是何意?”
刘备无奈,他生怕淳于琼恼羞成怒之下作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当即命人打开城‘门’。
城‘门’开启之后,袁军大摇大摆地踱入寿光城。
好在北海军并没有趁隙攻城,这让刘备松了一口气。
淳于琼认为这都是他的功劳,神‘色’间颇为倨傲,“城外的兵马由何人统领?”
“李贤麾下大将太史慈、赵云、胡庸,都是难得的猛将”
“喔,击溃他们之后,使君有何打算?”
刘备险些咬掉了舌头,淳于琼连城外兵马的实力都没有‘摸’清楚就敢口出狂言,真不知道谁给他这么大的信心。
“李贤南征北战,未曾一败,他麾下北海军、东莱军都是有数的强军,如果能够击败他们,这乐安国便‘交’与袁使君掌管,不知淳于将军意下如何?”
一番话,刘备说的很是违心,他已经在乐安国经营了一年,实在是难以割舍的下,但凡有一点可能,他都不愿意轻易放过,眼下,之所以这么说,也有试探淳于琼的意思。
哪知道,淳于琼听罢之后竟然微微颌首,道:“刘使君是个明白人,既然如此,我便跟你说‘交’个底吧吧,临来之前,我家使君说的清楚,只要击退北海军,乐安国要么‘交’出万石粮秣,要么便划归冀州!”
刘备忍了再忍,才没有将满腔的怒意表现出来。
袁绍狮子大开口,竟然打上了乐安国的主意,这等恶客,实在令人扫尽胃口。
也幸亏张飞不在厅内,若不然,以他的暴躁脾气,说不定当场就会跟淳于琼打起来。
...
第二百九十章 谁可为将
袁术麾下使者杨宏在都昌城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而去,临行间,他对李贤口出狂言,着实让李贤好一奚落。
毫无疑问,孔融死后,取而代之的李贤已经将北海国真正变成了一股不容人小觑的力量。
原本孔融在位的时候,北海国韬光养晦,在多数时间内都采取守势,少有的一次出兵援助刘备,那也是李贤一力主张的。
在世人眼中,北海国空有富庶之名,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军力,若不是李贤、太史慈横空出世,北海国早已经沦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如今,李贤甫一上位,对内对外的政策便有了极大的变化。
对内,取消人头税,代之以田亩税,这是轻徭薄赋;利用十多万流民进行屯田,储备粮秣,这是广积粮秣;修桥铺路,重视商贸,吸引各地的商贾入境兑换物资,这是促进货币流通,如此种种,都让人察觉到李贤不甘寂寞的心。
当然了,真正将李贤的野心彰显出来的却是出兵乐安国这一举措。
虽说世间流传,刘备是杀死孔融的凶手,可谁也没有真凭实据,仅凭借一系列蛛丝马迹就要置人于死地,显然有些‘操’之过急了。
不过,明面上,孔融在位的时候,对李贤颇为厚待,于情于理,李贤都应该为孔融复仇,哪怕刘备是冤枉的,李贤这般举措也可以原谅。
正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北方乐安国内战事正紧,李贤却没有一点紧张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太史慈、赵云、周仓、胡庸四人联手都敌不过刘关张、淳于琼的话,那他这个青州刺史也不用做了,早些退位让贤,去做一个富家翁好了!
众所周知,李贤麾下有六员大将,如今,除了赶赴辽东的徐盛以及坐镇北海国的徐和之外,其余四人都已经尽数出击,这样奢华的阵势,对付一个刘备外加淳于琼,在李贤看来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尤其对于刘备来说,淳于琼的到来,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他们互不统属,相互之间的戒备还远远没有消除,指望他们尽弃前嫌,携手御敌,显然不太现实,而周仓的背嵬军却不同了,之前北海军与东莱军并肩作战的时候,军卒之间就有过默契的配合,如今,李贤成了青州刺史,所有人的顶头上司,自然没有所谓的隔阂。
寿光城下,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陈登来到刺史府的时候,李贤正在舆图前伫立不动。
“回禀使君,徐州典农校尉陈登在‘门’外求见”
李贤回转过身,饶有兴致地说道:“喔,快快有请”。
徐州使者的到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要陶氏父子不是傻子,肯定能够察觉到虎视眈眈的袁术所图甚大。
袁术想攻占徐州,又害怕李贤横‘插’一手,所以想跟李贤打个商量,哪知道李贤压根不买账,而陶谦是想求些援军的。
曹军入侵徐州的时候,东莱军卓越的战力给徐州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