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494)

  此时,关中依旧缺粮。

  浩浩‘荡’‘荡’的车队使人颇为震撼,不少人很是好奇:究竟是谁,竟然有这样的大手笔?

  答案很快揭晓了,却是占据兖州的温侯吕布,杀死董卓的三姓家奴!

  天子闻听之后大喜,便是与吕布不睦的郭汜都不敢忤逆民意,于是一封犒赏吕布、李贤的诏书下达了。

  名义上,天子依旧是大汉朝的最高统治者,可实际上,各地军阀割据,天子很难给出什么实质‘性’的奖赏,他能给的,无非是一些“加官进爵”的赏赐。

  吕布,加封为平东将军,领并州牧,李贤,为奋武将军,领青州牧。

  诏书下达之后,曹‘操’七窍生烟,他对把持朝政的郭汜充满了恶感。

  贼子实在可恨,一年之前,曹‘操’还是兖州牧,可现在,朝廷竟然又把兖州封给了吕布,这等朝令夕改之举无疑让曹‘操’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当然了,对于郭汜来说,吕布是杀死董卓的凶手,而曹‘操’也不是什么好鸟。

  如果能用“一桃杀三士”的计策来引得各路兵马大战,这对于郭汜来说无疑是喜闻乐见的事情。

  奋武将军?李贤接下诏书之后倒是觉得没什么惊喜,相对于实实在在的人口、钱粮、军力之外,其他的虚名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后世里,朱元璋定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已经成为军阀割据的成功典范。

  近几年,李贤打算学习朱元璋,一‘门’心思增强实力。

  这一日,远在齐国的徐和、徐盛用飞鸽传书,他们请示李贤,万余兵马在临淄等了三五日,一直没等到曹‘操’的兵马,大军是退还是守,请给一个说法。

  占据齐国之后,李贤这个青州刺史已经拥有了整个青州七成的地盘,只剩下一个济南国、一个平原郡还在他人手中。

  原本为了防范袁绍、曹‘操’,李贤在朱虚城、剧县驻有重兵,现在,疆域扩充之后,李贤必须改变屯兵的地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抵御敌军可能的入侵。

  临淄、临济这等郡国首府肯定需要重兵把守,除此之外,李贤决定设立三处军镇,以防外敌。

  以李贤如今的军力,完全可以在三座城池囤积重兵。

  至于地点,经过认真的考虑之后,齐国的三亭、般阳,乐安国的千乘便成了最佳的选择。

  兴平元年八月,徐和守三亭,徐盛守般阳,周仓守千乘,只剩下临淄、临济两座郡城尚未有人领军把守。

  此时,李典从徐州回返。

  甫一见面,李贤便开‘门’见山地说道:“都昌城外有两万新卒,你可以从中选取六千作为麾下”。

  李典大为惊讶,要知道,他不过是一个降将罢了,虽然表‘露’过效忠的态度,可李贤凭什么给他这么大的信任?

  六千兵马可不是两千兵马呀,如果利用他们作‘乱’的话,肯定会给北海国带来极大的危害。

  电光火石间,李典想到了很多,不过,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时候应该怎么做。

  “砰”,李典单膝跪地,嘴里道:“主公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李贤笑着搀起李典,“临济城尚且无人驻守,你且去那里轮戍,如果有什么难处,随时可以找我”。

  李典心跳的极快,他缓了片刻,嘴里道:“敢问主公,这营军马可有名号?”

  李贤摇头:“我只能给你提供军卒,提供粮秣、军械,其他的东西,要靠你自己去博”。

  “末将明白!”

  “嗯,我也为于禁准备了六千新卒,等他回来之后便‘交’给他统领”

  “我等必为主公效死!”

  李贤又宽慰了几句,赏赐了不少钱粮,接着,李典便告辞离去。

  这时候,‘门’外有卫卒来报,说背矛士的胡庸前来求见。

  李贤笑道:“让他进来便是”。

  “见过主公!”胡庸行礼过后,大大咧咧地寻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你这厮不在军中,跑到我这里做什么?”

  胡庸咧嘴大笑:“我听说李典都去了临济城,主公,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呀,我也想去外地活动活动筋骨”。

  李贤“啐”了一口,道:“你想去哪里?”

  “临淄!”

  “喔?为什么要去那里?”

  “临淄是大城,总得有人驻守吧,再者,我听说那里距离平原郡、泰山郡都是一样的距离,如果曹‘操’、袁绍发难,临淄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李贤大笑:“好家伙,几日不见,倒也学了这一手,也罢,临淄便‘交’给你了”。

  “哈哈,多谢主公”

  “切记,凡事多动动脑子,不要过于冲动莽撞,如若不然,我非夺了你的兵权不可”

  “不敢,不敢!”胡庸连连发誓表态。

  “嗯,你麾下只有三千兵马,这次北上,可以再去新卒中挑选三千人,凑成一营,以后便叫背矛营吧”

  胡庸大喜:“谢主公恩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