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倒是简单的很,绳索更是好办,唯一有些难度的便是木轨了。
运送矿石,轨道要承受数百斤的重量,长此以往,对轨道的折损极大。
这时候,最好的木头便是红木了,一时片刻,结实的红木没有寻到,李贤只能退而求其次,先造出木车。
上口大,下口小,底下有四个木轮,这便是李贤设想中的木车。
可是,这时候没有钢铁,作为轮轴的木材势必要承受巨大的力道,若是承受不住,来回置换,那又耗费极大。
无奈之下,李贤只得群策群力,鼓动工匠开动脑筋,想出办法的人重重有赏。
真正的发明创造离不开无数个试验,空想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动手将实物做出来才知道有没有效用,于是,匠工营的工匠们开始按照李贤的吩咐动手打造木车。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冬日巨响
寻矿、采矿这都是一项技术活,在东汉时期,没有机械化设备,一切都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访问:。
没有钻头,只能用榔头一点一点往下撬,没有照明的灯具,只能用火把来当光源,没有升降工具,采矿的青壮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攀爬手段进出。
在铁矿‘洞’中也就罢了,点燃火把倒是没有多少危险,可在煤矿‘洞’中,贸然点火可能是要命的事情。
牟平的矿铁冶炼已经步入正轨,李贤便让马雍快马前来帮手。
随着微山湖畔的矿脉进一步拓展,一个刘才已经有些顾此失彼了。
李贤的根基之地毕竟在青州,两个月前,跟随他前往徐州的一班人马都是武将,后来虽然多次‘抽’调,可却也是杯水车薪,若不是招贤馆确实招揽了不少人才,这矿铁冶炼增产的事情说不定就要停滞了。
这一日,李贤又来到了匠工营,以他后世的眼光来看,很多采矿工具都太过陈旧了,于是李贤便指手划脚,指挥匠工们改造起来。
刚开始,匠工们还觉得不以为然,可当李贤的改造确实行之有效的时候,他们顿时肃然起敬。
青州早有流言,说李使君是鲁班在世,脑中有无数的奇思妙想,原本徐州的匠工还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了,可亲眼见到之后,他们当即心服口服。
前人耗费无数‘精’力搞出来的东西,在李贤眼中往往不值一提,大有改进的必要,偏偏改进之后确实可以提高效率。
别的不说,单是那滑轮、铁锨之类的小东西便可以节省一大半的人力。
在匠工眼中,凭借其中一项制造之术便可以衣食无忧了,这可都是宝贝啊,可李贤脑子的东西仿佛无穷无尽一般,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
一个驭军厮杀无一败阵的常胜将军,按理说应该是一个武夫罢了,可他对医术、匠工都颇有涉猎,莫非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人物,要不然他怎么懂的这么多?
曹豹离去之后,李贤在徐州的权势日渐稳固,每日闲暇下来他便会到匠工营串串‘门’,权当是散心娱乐。
为了防止核心技术流出,李贤将青州的那一套照搬到了徐州。
匠工营外围驻扎着两千兵马,无论什么人进出营地都需要出示腰牌,而平日下工之后,严禁匠工携带任何物品出营,一旦发现有人泄漏营中机密,李贤会施以重罚。
当然了,若是匠工表现突出,超额完成既定的任务,那便可以得到足够的奖赏。
东汉时期第一发明家马钧是从青州前往徐州支援的第一批匠工,他抵达之后,李贤与其相谈甚欢。
忽而,“轰隆隆”外头传来一声巨响,接着,李贤察觉到大地狠狠地抖动了一番。
地震?
李贤一个‘激’灵就要示警呼喊,后世里李贤地理学的很好,徐州、郯城都处在地震带上,难道好死不死的被自己遇见了?
印象中不记得三国年间徐州经历过大地震呀!
冷静,一定要冷静,这时候就算是装也一定要装出来!
身为两州州牧,李贤觉得自己需要保持一些风度,所谓泰山崩于前不动声‘色’嘛!
要是堂堂州牧被一个巨响吓的屁滚‘尿’流,只怕传扬出去一定会沦为他人的笑柄。
“噔噔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主公小心!”相梁第一时间便带着亲卫护到了李贤身旁。
李贤吁了口气,如果是地震一定会有余震,这点常识他还是有的,当下他摇了摇头,道:“不妨事”。
说罢,李贤四下里张望了一番,匠工营所处的位置距离矿山还有三五里的路程,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几百步的范围内都是一片开阔地,就算真是地震,李贤也无需惶恐。
只是,等了许久李贤都没有察觉到余震。
不对呀,貌似不是地震,那是什么?
匠工营内的匠工们已经炸开了锅,他们惊恐地大喊大叫,到处‘乱’窜,毫无秩序可言,倒是李贤跟前的马钧不动声‘色’,李贤暗赞,到底是第一发明家,这胆‘色’着实过人。
“相梁”
“在”
“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速速查探声响的来源”
“喏!”
“嗯,带上这个”,李贤拿起一个铁皮喇叭,递给了相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