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620)

  反观青州军,胡庸、周仓早早便聚集兵马,伺机渡河反击,有心算无心,背嵬军、背矛营两军总计一万六千人,比起高览的两万兵马依旧少了四千多人,可他们两营人马却集中在一处,这就仿佛握紧的两只拳头,更容易击打出强悍的力量。

  河北局势大好,都昌城内的李贤也得了战报。

  适才,信鸽已经将乐安国的战况传了过来,胡庸、周仓业已全部渡河,河北军猝不及防。

  平原郡内,除了高览这一支重兵之外,其余郡兵不堪一击。

  渡河之后,周仓、胡庸的目的也很明确,那便是既可能多地杀伤河北军的有生力量。

  只要剪除高览的羽翼,平原郡等于不再设防。

  谁能够想到,几日之前尚且咄咄‘逼’人的河北军,陡然之间便被青州军‘逼’到了这般田地。

  消息传出后,李贤麾下文武官吏俱是松了一口气,据说南方的袁术也在调兵遣将,若是不能及时消弭河北战祸,一旦徐州战起,李贤就要面临两处敌人。

  再者,兖州的曹‘操’也不是个善茬,一旦有机可乘,他绝不会坐失良机的。

  好在胡庸、周仓争气,出其不意地杀了河北军一个措手不及,眼下只要不出疏漏,青州军局势大好。

  黄河以南的吕布大营内,宋宪瞋目结舌:“什么?青州军大举进攻,都已经过了河水?”

  探马重重颌首,道:“属下以项上头颅担保,绝不会有错”。

  宋宪急急找来舆图,嘴里道:“青州军是从哪里过河的?高览又在干什么?”

  “据说数日之前胡庸、周仓的兵马便潜伏到千乘、青云渡一侧,只是高览未曾察觉罢了”

  宋宪吸了口冷气,何止高览没有发觉,连他都没有半点察觉的迹象。

  幸亏是友非敌,否则的话,遭殃的岂不是自家兵马?

  “高览的主力现在何处?”

  “应在青云渡!原本河北军打算突袭千乘,所以便摆出疑兵计,谁曾想,到头来竟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兵力分散的河北军无力阻止青州军渡河”

  宋宪不屑:“高览不过如此!谋划数月之久的攻势到头来竟然成了一个笑话”。

  刺史,军中裨将跃跃‘欲’试:“将军,咱们也过河?”

  宋宪咧嘴笑道:“怎么着?你们也等不及了?”

  “是呀,温侯不是让我们伺机以动么,眼下高览的注意力已经全部放在了青州军身上,我们渡河袭击,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宋宪稍稍迟疑:“可是温侯没让我们过河呀”。

  “将军此言差矣,咱们过河之后,多抢几座府库,多为温侯筹备一些粮秣,温侯定会喜之不尽,又哪里会责怪?”

  宋宪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回事。

  吕布已经快被粮秣‘逼’疯了,谁要是能够为他排忧解难,定会得到另眼相看。

  宋宪虽然是吕布麾下大将,却也不想放过这千载难逢的‘露’脸机会。

  ...

  第三百六十四章 援军抵达也无济...

  青云渡,背矛营的八千兵马与闻讯而来的高览中军展开了殊死争杀。x./

  凭借‘精’良的军械,充足的体力,背矛营大占上风。

  高览心急如焚,他手中的刀已经卷了刃,不知有多少名军汉死在他的刀下,四周的亲卫与他一样,都已经血染征衣,可战事依旧不利。

  再这样下去,一旦青州军大获全胜,就算援军抵达,也肯定于事无补了。

  “其余两路人马已经到了哪里?”

  “一路在五里开外,一路还在十三里开外”

  高览追悔莫及,从一开始选择千乘作为突破口,河北军便一错再错,而青州军总能恰到好处地抓到每一处错误。

  传言中,胡庸不过是个莽夫,而周仓出身黄巾,不识兵马,谁曾想,就是这二位联手,竟然将高览玩‘弄’于股掌之间!

  凭白虚耗了数月的钱粮不说,到头来说不定连平原郡都危在旦夕。

  显然,青州军早有预谋,之所以隐而不发,为的就是今日!

  可笑袁绍、逢纪他们还以为李贤忙于徐州事务,无暇北顾,如今来看,一切都是假象,李贤图谋平原久矣!

  电光火石间,高览想了很多。

  一个周仓就足以让人伤透脑筋了,现在又多出一个胡庸,眼下,高览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攻入青州为淳于琼复仇了,而是如何保住平原郡不受青州军劫掠。

  众所周知,吕布向来与李贤‘交’好,有这等落井下石的大好机会,吕布怎么会放过?

  此时,‘精’力、数量、装备尽数占优的青州军已经牢牢掌控了局势,跋涉而来的河北军体力不足,折损极大。

  若非高览治军甚严,说不定麾下早已经有了逃卒。

  好端端的一场复仇之战,怎么变成这副模样?

  高览很是憋屈。

  相对于灰头灰脸的高览,背矛营主将胡庸倒是显得意气风发。

  八千军士偃旗息鼓,趁敌不备,一举杀出,顺利夺得渡口之后,大军成功渡河,这样一个堪称教科书般的战例让胡庸觉得很有成就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