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753)

  这种法子短期内有利于曹‘操’实力的增长,可长远来看,却是弊大于利的事情。

  毕竟,名声这种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

  曹‘操’讨伐黄巾,好不容易有了响亮的名头,如果因为流民一事一落千丈,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因而,荀彧、程昱谏言曹‘操’,让其三思后行。

  曹‘操’思虑再三,决定采取托庇入境法,也就是说,逃难的庐江百姓若想入境,须得有一名青壮做庇主,如果没有青壮托庇,老弱‘妇’孺一概不收,而顺利入境的青壮却只能选择托庇一人。

  这法子虽然依旧冷血、苛刻,不过,相对于之前一‘棒’子打死的法子,已经很是人道了。

  豫州,曹‘操’在挑三拣四,这对于庐江百姓来说不是首选的避难之地,孙策的丹阳郡倒是不禁出入,可是,庐江百姓总是觉得江东军难敌荆州兵锋,万一荆州大军顺流直下,攻袭丹阳,那又该如何是好?

  思来想去,唯有李贤的九江郡才是稳妥所在。

  首先,九江郡内驻有‘精’兵,不必担心荆州军的威胁,其次,九江郡内粮秣充足,无论流民是不是青州,都可以得到一份果腹的食物。

  庐江百姓背井离乡,为的还不是苟延残喘,存活于世?

  李贤的九江郡对于流民来说,宛若人间乐土,世外桃源。

  在庐江与九江的‘交’界处,李典、刘进使人设立关卡,一来,为了甄别细作,防止荆州军卒刺探军情;二来,却是为了管理流民,流民逃难而来,自然毫无秩序可言,如果不加以统筹管理,很容易闹出‘乱’子。

  庐江与九江有数百里‘交’界,其中,多数地方由山川河湖阻隔,只有少数道路可供同行,为此,李典、刘进总共设立了十二处关卡。

  这一日,刘进正在关卡处巡弋。

  “铛铛铛,肃静,不可喧哗,排队入关卡者可领食物,滋事生非者不准入境”

  “铛铛铛,入关者须得上缴凶器,不可‘私’自藏匿,有‘私’藏着,一概严惩不饶”

  “铛铛铛,上天有好生之德,李贤李使君仁德无双,愿意赈济流民,然而,却也不能白养一群吃白食的家伙,入关者,须得做工抵粮,有不愿做工者,即刻回返庐江,概不追究”

  一名又一名敲着铜锣的军卒来回游走,将李贤定下的规矩大声宣扬。

  一开始,庐江百姓惶恐不安,他们不知道进入九江后会遭遇什么事情,没曾想,等待入关的时候,响锣的军卒却将各项事项吆喝出来,这等法子着实有效。

  逐条听罢过后,流民脸上忧‘色’尽去,他们不怕有规矩,就怕没人管。

  只要庐江提供吃食,便是出工做力又算得了什么?

  面‘色’疲惫的流民迈步而来,他们跋山涉水,好不容来到九江,终于有了生的希望。

  刘进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李使君要收留这些流民?

  青州、徐州人口众多,压根不缺劳力,收留流民难道只为了修桥铺路?

  没这么简单吧?刘进虽然与李贤相处的时间不多,然而,他却知道,李贤绝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刘进谨守本分,对他来说,猜不透的事情可以不去猜,但是,李贤安排的事情却一定要做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报答李贤的知遇之恩。

  多数流民进入关卡之后都会千恩万谢,有的人甚至会热泪盈眶,流下‘激’动的泪水。

  刘进看了半晌,渐渐有些乏了。

  忽而,关卡处传来一阵争吵声,刘进定睛望去,却是两个流民与看守关卡的军卒争吵起来。

  “怎么回事?”

  “刘将军,这家伙受了箭伤,我想问个究竟,却被他的同伴拦住了”

  不知不觉间,刘进麾下的军卒已经将这处关卡团团围住,四周的百姓唯恐殃及池鱼,急忙四散逃开。

  重围之中,两个流民却面不改‘色’,连表情都不曾有半点变幻。

  刘进好奇不已,这两个家伙到底是什么来历?都到这时候,还能稳如泰山!

  就在刘进仔细打量的时候,一名面‘色’黝黑,身高臂长的家伙出言问道:“可是刘进刘将军?”

  刘进微微颌首:“正是我”。

  “这是在下的入关凭证,请将军过目”,说罢,那流民递出一块铁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弹了出去。

  不是暗器,刘进松了口气,单手接住。

  铁牌纹路非凡,刘进只是看了一眼便变了脸‘色’,“原来是自家兄弟,快快有请,来人呐,准备好酒‘肉’,我要开怀畅饮”。

  “喏”,刘进从不饮酒,今日能够破例,显然是因为铁牌的来历。

  众目睽睽之下,围困其中的流民并没有自报名姓,而刘进也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意思,一行人只是避开大部人马,往东而行。

  数百步的路程走了没多久,刘进在前头带路,两名流民紧跟不舍。

  沿途间,曾有军卒试图护卫刘进,却被其尽数赶走。

  到了大帐,酒‘肉’早已经备好。

  刘进端起酒樽,嘴里道:“还为请教二位名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